学生“忙”起来 教师“懒”下去

本报记者 刘婷美 通讯员 罗丙唐
  近来,参加完县骨干教师课改培训会后,高唐县清平联校孙淑杰老师的课堂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们四人一组,忙得热火朝天,组内交流个个不甘落后;小组代表发言头头是道,我讲你听,你不会我帮忙。而孙老师则在一旁微笑着“静观其变”,适时引导、评价,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课后评课,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样的课堂,过程轻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理想。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该县教育局相继召开中小学教科研会、骨干教师课改培训会、课改现场会,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制订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打造“生态课堂”,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目标。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们要围绕‘模式、条件、激励’这三点,结合学校‘生态双向五环’课堂基本模式,制订出有学科特色的课改方案,全面做好课改的推进工作。”高唐县姜店联校校长盖凤山在该校骨干教师课改培训会上如是说。
  为使课堂改革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该县加强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建立了教师读书学习及心得交流制度、校本教研及教学反思制度、集中培训制度、教学周展示制度等,着力提升教师课堂改革能力。
  该县深化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吸取原有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校、符合不同学科特点、彰显个人教学特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对照这一目标,该县各校都根据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一实验中学针对班额大、师资紧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探索出具有学校原创特色的教学模式,即AB分班、小班竞争、小组合作。一个大班分成两个小班,两套班委互相竞争。小班竞争进一步细化就是小组合作,四人一组,互助互补。
  该县完善教师工作考评方案,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在教师量化考核中的权重,要求各学校每年都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活动。教研室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或课堂比赛,每年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评选。从2014年起,凡是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活动中不达标的骨干教师,届满考核时,认定为不合格等次;未获得“高唐县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一律不能推荐参加市、县级及以上优质课、教学能手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