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森林” 感受天人合一
发布日期:2014-06-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560次
本报通讯员 武宏伟
到过潍坊一中的人,都会被这所号称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中学校园的绿化所吸引,满眼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通过实地了解和体验,记者对这所齐鲁名校的校园绿色生态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
生态大氧吧 森林之校园
潍坊一中坐落于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1259亩,是一所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环保型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总体规划设计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伯伟主持;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突出森林中的学校特色。校园的总体建设从园林艺术、自然生态角度出发,既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又体现现代教育特征、人文特色。校园整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建筑群古朴典雅,绿化带形式活泼,既尊重生态环境,又体现文化特色。
目前,学校栽植各类乔木4万余株,品种198种,另有桃李园50余亩,苗圃300余亩,草坪43万平方米,土山3组,面积为50亩的人工湖1个。小桥流水浑然天成,红墙绿树相映成趣。据了解,目前,学校校园已单独形成了一个天然小环境,夏天校园的温度比市区至少低3度,空气清新,成为一个天然大氧吧,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中的学校。在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来学校参观的人们在赞叹校园环境优雅之余,更羡慕潍坊一中师生的“氧料”丰沛。
知识拓展园 情操陶冶地
穿梭在茂密的绿树丛中,记者突然发现了诸多农家用具,还有粮仓、火灶、石碾……原来,这是学校的“潜园”。潜园取其“潜”字的静、深之意,充分体现学校潜移默化、潜心笃行、潜力无穷的教育理念。潜园主要包含民俗园、感恩园、师生休闲自修区三部分。民俗园以昔日农村的农具和日常生活器具实物为主,给师生提供真实的教育环境。感恩园以校友栽植的纪念树为主,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学校的培养之恩,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
基于对校园内一草一木的认识和了解,结合植物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方面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学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编写了《校园植物》教材。兴趣小组还为校园内的所有植物制作了标牌,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丰富的植物资源。
另外,学校还利用校园独特的环境,编写了《揽月湖》、《校园地理》、《潍坊民俗》、《潜园》等校本教材,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如今,偌大的校园已经成为师生良好的实践基地、活动基地、教育基地。
享受大自然 和谐文化园
绿树掩映下的道路衔接自然,有鹅卵石景观路,也有青石板路,还有防腐木的花廊。花廊周边栽植了葡萄、藤萝等攀爬植物,两侧还安装了坐凳供师生休息。休闲凉亭周边栽植了连翘、金银木、迎春等植物。着力打造了竹园、银杏园、迎春园、连翘园、柿林小道,并铺设了耐践踏、耐干旱、易养护、不用修剪的草坪等景观。精心的设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休闲的环境。
校园内的揽月湖镶嵌在校园东北侧,小溪流水潺潺,拱桥、曲桥、平桥和廊桥连接中心广场与学校其他景观,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校园内的场馆设施、景点饰物、自然环境等都凸显了学校“容·雅”的文化符号。“容·雅”的核心内容是:包容大度,志趣高雅。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默默地传承着学校文化精神。
学校道路、建筑、景点、名人雕塑、文化石、清华亭、宣传展板等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心教学区、素质拓展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掩映在绿树中,让学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记者留心观察到,大气高雅的校园环境让这里的每一名学生“走进森林,享受自然”,自信中带着书卷气,稚嫩中透着成熟。
于允锋校长告诉记者:“我们在校园里种植的不仅仅是树,种植花草树木也不仅仅是为了净化空气,而是为了打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生态理念及大气自然的精神风貌等。”
近年来,潍坊一中立足自身的文化传统、社会地位、办学条件、社会影响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深度挖掘凝炼学校文化,以“容·雅”文化为引领,以“创造适合的教育,打造幸福的学校”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立校”的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