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技 双 馨 的 师 表

本报记者 范宗武 王建科
德技双馨这个词,用来形容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职业学院教授李增足,可谓恰如其分。这位198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从教28年的辛勤园丁,用他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做一个好人与做一位好教师的完美统一。
他的心中充满了爱和责任
  李增足深爱着自己的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他常说:“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父母交上学费送他们来上学,很不容易。我的学生毕了业,我一定帮他们找到一份工作,不管好一些还是差一些,就像给学生送一份嫁妆,在人生的道路上先送他一程。”
  本不在学校就业处工作的李增足,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前程,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周三、周六下午,只要没有课,都要到人才市场去看一看。在人才市场,许多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说,任课教师来推荐自己的学生还是头一回见到。
  10多年前的一天,李增足闻听齐鲁石化在山东大学举办人才招聘会。中午下了第四节课,他顾不上吃午饭,就赶到了招聘会现场。他对齐鲁石化人事部的吴部长说:“您为何不到我们学校看一看、选一选呢?”李增足的真诚打动了吴部长。下午2点,吴部长赶到学校,经过面试要了10名毕业生。整个下午,李增足如数家珍地向吴部长介绍着自己的学生。听着李增足如此知根知底的介绍,吴部长决定再追加10名。由于毕业生到企业后的优秀表现,从那以后,每一年齐鲁石化都要从学校要走一批学生。
  2011年,学生李扬毕业,李增足介绍他到章丘的一家空调制造公司工作。李增足对李扬说:“我做过考察,这家小公司虽然不大,但它的技术有前景。你去后要扑下身子,好好学习技术。”后来,李增足的另外一名1996级的学生手上积累了一些资金,向他征询投资方向。他将李扬和这名老学生“撮合”到一起。两人一个学到了技术,一个手里有资金,一拍即合。李增足为了自己学生的发展可谓用心良苦。
  李增足对学生的爱更多地表现在严格要求上。他的学生都了解他有一个点名的习惯。在实训车间,李增足拿着点名册,逐个点名,而且点名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如果学生不聚精会神,很容易被落下。李增足说,这样做,就是培养学生关键时刻的注意力。李增足教授的是水电暖工程、燃气工程、制冷工程等的施工与安装。他说,这些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如果从业人员没有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将会对工程质量带来损害。
  暖通专业1234班的吕新君对李增足那堂五一节前的选修课记忆犹新。由于第二天放假,4月30日晚上,李增足的选修课学生提前回家走了三分之一。一向温和的李增足面容变得严肃起来。他说:“这节课,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来学校上学究竟为了什么?”这时,课堂上有学生小声地说,旷课回家是为了看望父母。李增足说:“那我们就探讨一下什么是孝道。在山师读书时,为了学习,我连春节都不回老家诸城过。有了照顾父母的能力后,我把父母、岳父母接到家,一照顾就是十几年。能说上学时的我不孝顺吗?现在我们的同学吃着父母的,喝着父母的,还不珍惜凤凰彩票好好学习,将来有什么能力孝敬父母?”李增足的一席话让教室里安静下来。
  说起李增足照顾父母、岳父母的事,山东职业学院的同事直竖大拇指。李增足和爱人结婚时,岳母就双目失明了。他说,岳母从未见过他长什么样。岳父患病瘫痪在床6年,他和爱人轮流照顾,从未让老人生过一次褥疮。岳父去世后,岳母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吃过饭了却说还没吃。由于双目失明,分不清白天黑夜,岳母常常夜里两三点钟叫醒女儿、女婿给她做饭吃,有时一夜叫醒好几次。李增足对此毫无怨言。现在,李增足和爱人照顾着3位老人:88岁的父亲、85岁的母亲、83岁的岳母。
  即使有这样繁重的家务负担,李增足依然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记者在采访时,不禁在想:这位老师的心里充满了多少爱和责任呢?
创新是他不懈的追求
  选择到职业院校当教师,李增足就和创新结了缘。李增足刚参加工作时,那时的山东职业学院还是济南铁路局举办的一所中专学校。后来,中专升高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取消了物理专业,改为电子技术专业。离开了心爱的物理专业,改教陌生的电子技术专业,李增足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使得他深刻地理解了职业教育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1998年,工作了12年的李增足又到当时的山东工业大学进修,重新坐在大学教室里,和本科生一起上课。勤奋好学的李增足在班里名列前茅。凭着扎实的物理学功底,再加上熟练掌握电子技术,李增足很快组织起电子技术的教学,成为学校新组建的电工电子教研室主任。
  2004年,学校由济南铁路局转到地方,不再对毕业生招工。这就逼着学校上地方企业需求的新专业。学校经过考察、论证,决定新增空调与制冷专业,由善打硬仗的李增足担纲。李增足没有二话,走访企业了解需求,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短凤凰彩票内创建起空调与制冷专业的第一个教研室。由于专业设置对口社会需求,专业教学质量高,毕业生技术技能强,空调与制冷专业很快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
  也许是因为频繁地更换专业,李增足体会到创新的价值和乐趣。他在选择教学课程时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别的老师喜欢选自己熟悉的专业课程教,而李增足喜欢选自己不熟悉但社会急需的课程教。工程电脑绘图软件CAD制图刚刚问世时,人们对此不熟悉。李增足敏锐地觉察到它的应用价值,勇敢地承担了他自己也并不熟悉的CAD制图教学。那段凤凰彩票,李增足背着笔记本电脑出出进进,边学习边授课。他说,一项新技术出现,不能等,要边学边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掌握领先技术技能的人才。
 李增足深知,技术技能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立身之本。为了让自己的学生练就一身硬功夫,他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项目教学,即将所教的技术与技能做成一个个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会技术与技能。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真刀真枪”地操练,既兴趣盎然又体会至深。
  李增足说,职业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趣施教”。上世纪80年代,当许多学校还不知选修课为何物时,他就为学生开设了职业技能选修课。他还在班内建立特长生制度,将一些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学生分别组织起来加以强化训练。李增足做了10届特长生导师,他的特长生在人才市场上很“抢手”。
他让学生从心里敬重
  每逢教师节、新年、春节,李增足的信箱里总是塞满了学生的贺卡,手机里一条条学生的短信不断。他说,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李增足用一颗纯粹、高尚的师者之心,关心着学生每一步的成长,从而赢得了他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一位让学生从心里敬重的老师,其感召力是巨大的。李增足说,一名毕业10年的学生来学校看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李老师,这十年,我没让您为我感到丢人。”在这名学生的心中,是把李老师当做父母一样敬重的。
  做父母的,总想把自以为优秀的品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李增足对待学生也是一样。他自己爱读书,爱学习,总是吃完晚饭还要到办公室学习。同事在校园散步时,总能看到他的办公室亮着灯。李增足也希望学生像自己一样成为勤奋学习的人。
  李增足至今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他转到空调与制冷教研室后带过一个班。这个班60名学生,他当了4年的班主任。第二学年,学校开设双学历,允许学生除了本专业之外,还可以读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历。李增足感到机会来了,便动员学生踊跃参报。他的班有12名学生报了名,而当时全校才报了36名,他们“三分天下有其一”。结果到毕业时,有双学历的学生被著名企业一抢而空。
  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李增足对此颇有感触。他有一名朝鲜族学生叫金鲜,来学校就读后,因学习上的障碍,想辍学回延边老家。李增足找金鲜谈心。他说:“金鲜同学,你比我强。你会说朝鲜语、汉语、英语,懂三种语言。山东半岛离朝鲜半岛这么近,你有语言的优势,将来发展的空间很大,怎能畏难辍学呢?”一语点醒梦中人。金鲜毕业后开办了旅游公司,对韩国的旅游业务开展得很好。去年,金鲜专门来到母校看望、感谢李增足。
  给学生找优点,是李增足帮助后进生屡试不爽的方法。有一对双胞胎姐妹来学校就读。分到李增足班上的姐姐徐军成绩要比妹妹差,但毕业时徐军的各方面表现要比妹妹强。徐军的父亲找到李增足表示感谢,并询问大女儿改变的原因。李增足说:“我就是在徐军的身上找优点,鼓励她。入学时,我在研究新生档案时,发现她在初中时获得过青岛市英语竞赛三等奖。我就多次表扬她,帮她树立自信。”徐军毕业后到青岛铁路局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青岛铁路局优秀职工。当然,这一消息,徐军首先想到的是告诉她心里最敬重的李老师。
为师者的境界
  无论培养学生,还是照顾老人,李增足做的,常人都在做,但很少有人做到他那样的极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让李增足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呢?是一种只问耕耘不言索取、甘做人梯奉献社会的为师者的境界。
  一心一意地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李增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学校筹建空调与制冷专业时,正是李增足最为艰难的时刻。家里几位老人需要照顾,岳父身体又不好,孩子又年龄小。学校领导找到李增足,说明新上专业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希望他带领大家“杀出一条血路来”。他听到新专业的学生已经招上来时,没有讲承担的困难。
  李增足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兼任机械工程系与土木工程系就业指导教师,先后为制冷、机电、机制、建工专业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推荐工作,帮助1000余名应届毕业生成功就业。他辅导特长生都是在每天最后两节课。别的老师4点半下班,而他要到5点40才能完成对特长生的辅导,并没有额外的薪酬。
  李增足培养学生如此投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是如此。青年教师林清丽说,她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李老师耐心地教她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林清丽对新承担的课程感到有压力时,李增足就帮她先通一遍教材。青年教师李伟走上轨道工程专业的教学岗位后,李增足经常去听他的课,并加以点评。令李伟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的一次听课。工作已两年的李伟在教学上有些懈怠。那堂课,李伟用PPT进行了讲解。课后,李增足十分严肃地对他说:“教学生学会知识,不在于教学手段的先进与否,而关键在于学生的接受程度。PPT演示的信息量是大,可你的课学生接受了多少呢?如果这样图省事、懈怠下去,你的教学前景可不美妙。”从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接受度的理念,深深地印在了李伟心中。
  李增足从2010年以来,担任山东职业学院校、系两级督导员,先后听了130多名青年教师的课。每次听完课后,他都认真剖析课程内容,在肯定青年教师讲课优点的同时,诚恳地指出不足,使他们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山东职业学院副院长祝瑞花评价李增足说,他是一个主动工作的人。2009年6月至12月期间,老校区拆迁,学校有大量的设备将做报废处理。李增足主动对老校区现有设备进行性能评估。他在给学校的报告中提出,某些设备通过技术升级,仍可以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某些管件可以供学生拆装、实训用。学院同意后,他组织人力拆装搬迁与技术升级。利用这些设备和管件,他在新校区又建起了“燃气工程”与“热力工程”两个实验实训室,总耗费不足5万元。据资产评估专家评估,要建成相同规模的两个实验室,仅所需新设备及建设费用就要150万元左右。
  做工程要讲良心。李增足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3月到5月,他参与了学校新建图书办公楼空调项目论证、工程招投标、施工安装等工作。在空调项目招标过程中,他对发现的问题坚持原则,敢于提出质疑。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学院走上废标程序。在第二次空调项目招标过程中,他再次积极参与其中,最终以599万元招标成功。仅此一项,就为学院节约建设资金111万元。李增足说,不这样做,良心上过不去。
  作为行业专家,2012年9月,李增足参与德州高铁火车站空调项目的论证与招标工作。该项目预算1100万元。他在项目论证过程中,一个条目一个条目地审核,最终标的定在800万元。结果,该项目以780万元招标成功,为建设单位节省了300万元预算。自2011年至今,他参与几十项政府采购项目论证与评标工作,共计为建设单位节省资金上千万元。他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受到甲乙双方的好评。
  2012年,李增足被评为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2014年,他作为山东省高校系统唯一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到了表彰。人们说,李增足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他的光荣,是山东职业学院的光荣,也是山东高等职业教育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