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的本质回归一线

本报记者 胡乐彪 通讯员 张振宇
  职称评审对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从教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曾经有人为了评上职称或不惜代价花钱发表论文,或突击搞证书、弄课题,有人甚至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背离了对教师工作科学评价的初衷。
  基于这一认识,枣庄市教育局从2006年起着手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进行改革,探索出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有效避免了上述现象,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可。在近10年的凤凰彩票里,该市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这个体系契合了省中小学职称改革方向,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实绩,注重教学一线实践经历。
多元化评价的内容
  每年暑假期间,枣庄市都会有一大批教师走进考场,参加教师职称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考试。这标志着当年职称评审工作的开始。在考试中,该市会把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测试融入考试题目。这种“接地气”的题目促使教师去思考当前教育教学热点以及本市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现象。除此之外,该市还增加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水平、教学实绩和师德师风的评价,把职称评审重点引入课堂,使评价回归教育教学一线。
  多元化评价让评委们从教师的申报材料中走出来,走进课堂评审,降低了荣誉、表彰、论文在职评中的权重,重视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过去,评审是审核材料,就材料论材料,只看材料不见人。现在,学校通过日常听课评价和备课教案检查等多个环节,让教师们的常态化教学渗入到职称评审中,使职称评审和教师们的教学“真功夫”相融合,全面向一线教师倾斜,切实改变强调论文、荣誉的倾向,摒弃机械量化的推荐指标体系,从而引导广大教师长期在一线建功立业。
  职称评审应注重师德、关注育人。因此,该市注重突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为了突出师德的重要性,在多元评价中,评委深入班级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把有偿家教、体罚、推销资料等师德师风问题作为职评的一票否决项,把育人工作作为评审的基础性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此外,该市还通过制度建设为多元化评价保驾护航,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确保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一是实行了评审责任制,既让一名专家看多份材料,又让多名专家看一份材料,做到逐一审核,交叉复核,责任到人。二是成立抽查监审组,对所有材料进行抽查。三是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用多层次的评审结构和铁的纪律确保多元化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多元化评价的目的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该市力求职评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即通过理论与实践应用考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通过听课评课考查教师的日常工作能力,通过教学实绩考查教师较长时期内的工作业绩,通过学生评价考查教师的师德师风。
  同时,该市对参评人员的评价,从过去的一场评委会扩展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理论考试,到专家进教室考查申报人的课堂教学;从实绩考核,到学生满意度测评,再到最后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多元化评价贯穿教师工作全过程,兼顾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避免了操作的片面性,确保了职称评审的客观公正。
  该市的职评工作全面向一线倾斜,即全面向教学倾斜,全面向课堂倾斜,把教师的日常讲课赛课、备课教案、教学实绩考核与职称评审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职称评审,把师德师风、薄弱或农村学校支教经历、班主任工作等作为职称评审项目。同时进一步降低论文、各类获奖和荣誉的权重,通过重心下移来增加学校、课堂在职称评审中的话语权。
  枣庄市的职称多元化评价工作已开展了近10年,初步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体制。但改革始终在路上,他们今后将更加重视学校长期评价在多元化评价中的作用,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