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本报通讯员 孙媚 记者 鹿培波
  2015年,是胶州市教育信息化好戏连台的一年。5月,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胶州市实验初中和第九中学的空中课堂、第十中学的自主交互“1123”跨界教学新模式等信息化建设进行展播;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和90多个国家的代表,现场观看了青岛市大学路小学与胶州市洋河小学的同步课堂教学。7月,胶州市承办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第三届研讨会,全国18个省市的700余位专家、教师汇聚胶州;胶州市共作报告6场,出示课例6节,充分展示了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新常态,彰显了教育改革的勃勃生机。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
  近年来,胶州市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投入3200万元,推进全市中小学网络升级改造,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并建成全市“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千兆到桌面、校校有网站”的目标;投入4000万元,实施“班班通”建设工程,安装“班班通”2132套,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2014年至2016年,该市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为村级小学更新电脑;每年投入400万元,将全部中小学打造成数字化校园。
  近年来,胶州市教体局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加大投入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使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成为现实。
  “目前,全市有20所学校建成电子书包教室,其中有8所是农村学校。108个未来教室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其中有75个在农村小学。信息化助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该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传统课堂相比,电子书包可以令教学更具个性化。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的要求、作业通过账号发送给不同的学生。”洋河小学教师张美玲说,“课堂上,学生们借助电子书包平台交流协作、分享互动,课堂气氛轻松又活跃。学习过程中,大屏幕显示每名学生的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合阅览区“电子化”
  “这台电子触摸屏阅读机的屏幕达55英寸,为全触模式,具备放大缩小、实时查询、分类浏览等多种功能。通过这台阅读机,师生随时可以查阅书库中的各种书籍、报刊。”酷爱文学的八年级学生李龙宇是胶州六中综合阅览区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以前借书非常麻烦,会不小心损坏,查阅也不方便,书的种类也有限。现在的电子阅览真是太便利了!”
  据了解,胶州六中的综合阅览区由综合服务区、学生阅览区、休闲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影视区、视听区、教师阅览区、报刊阅览区、书库9个功能区组成,有藏书13万余册、报刊80多种,师生凭借“一卡通”自由出入、自助借阅。
  “如果学生们看书看累了,可以听一段音频,看一段视频,增强阅读的体验感。”胶州六中校长王丛山说,“新的电子阅览区藏书量更丰富,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据了解,目前,胶州市有20所学校已经启用综合阅览区,另有15所将于年底投入使用。地处农村的第十七中学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高标准建设了综合阅览区。谈及建设初衷,该校校长史文江表示:“城里的学生一到周末往往会去书店读书,农村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农村学生的读书习惯相对差一些。我们有义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全员化”
  在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同时,胶州市教体局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名家讲课、名师指导、实地考察、具体操作、过关上课等方式,提高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和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了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及初中教师的过关培训。
  “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体、新模式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培训’,同时,重点做好3D创意、机器人、微课设计与制作、网络安全与技术、数字图书馆、未来教室、电子书包、网络空间等8个模块的培训工作。”市教体局电教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山东省‘腾信杯’3D创意设计大赛中,我们报送的12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4件作品获得一等奖,8件作品获得二等奖。在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胶州八中教师刘乃志、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孙关萍分别荣获初中组、小学组交互式电子白板说课比赛一等奖。”
  “通过电子白板应用培训,我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技巧,感受到合理使用电子白板给课堂带来的高效和便捷。受益良多!”中云振华教育集团教师管莎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