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为本 育人居先
发布日期:2015-11-0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139次
本报通讯员 张国平 郭春香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全杰,秉承“格物为本,育人居先”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躬行践履,引导学生文理兼修,全面发展,被学生誉为“精神导师”。他自筹经费,甚至花光积蓄,不遗余力,奖掖后进,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科研平台。他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格物为本 育人居先
王全杰出身贫寒,从小父母双亡,饱受苦难,高中毕业即在家乡中学当民办教师。1973年,王全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在大学里,王全杰学的是皮革专业。由于品学兼优,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兼任班主任。他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厂实践,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学习,屡次荣获“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在从事皮革工艺教学的过程中,他越来越体会到作为一名工科教师,必须具备生产第一线的经验。1983年,王全杰告别了人人羡慕的大学讲台,来到烟台的一家皮革企业,从车间做起。由于他不怕吃苦,肯动脑子,善于解决生产难题,一年之后就被提拔为烟台皮革工业公司技术副经理。他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行业的重大攻关课题,3年之内连获两项轻工业部科技大奖。1986年,他又担纲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总负责人,组织3省5家企业27名科技人员,瞄准国际制革领域的难题——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技术,开展科技攻关。1991年,他获得了山东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使山东省实现了国家最高奖项零的突破。接着,他又承担莱卡超弹力皮革、有机硅毛皮光亮剂、高性能汽车坐垫革等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863计划”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4项。他为国家创收60多亿元,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制革行业的国际影响。
在企业工作20年,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王全杰总觉得应该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在企业董事长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之时,他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放弃企业股份,辞去董事长职务,重登讲台,去烟台大学教书。
在他作为特聘专家被引进烟台大学时,校领导体谅他20年未教课,就与他谈话说,只要带好青年人、做好科研就行了,不必给本科生上课了。他一听就急了:“不上课算什么大学教授?我一定要和青年教师一样承担本科教学,还要给本科生当班主任。”他自编教材讲授两门前沿课程《天然高分子材料》、《蛋白质化学与工程》,同时兼任两个本科班的导师。
在他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里,都可以看到这两行字:“即物穷理而至之,格物为本;传道授业与解惑,育人居先。”这是他恪守的教育理念,也是他40年辛苦耕耘的写照。
文理兼容 璀璨群星
王全杰主张读活书,搞创新。他非常重视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工作。烟台大学曾经有一个“群星班”,这个名字是该班导师王全杰起的。“科技创新之星”、“文艺之星”、“外语之星”、“文学之星”、“体育之星”……他对班级寄予了“群星璀璨”的厚望。他紧紧抓住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学生自治4个环节,加强引导,因材施教,激励鞭策。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王全杰特意拿出个人资金来奖励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生组织的如秦巴山区支教、临沂大学生村官等社会实践,他积极联系,并给予资金支持。他还为班级设立了导师奖,用以奖励学习成绩突出和进步较快的学生,借此鼓励大家勤奋学习。
他所带的这个“群星班”是烟台大学建校以来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最多的班级,也是发表学术论文最多的班级。大学4年,“群星班”有24人参加了科研创新活动,公开发表了22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3篇,影响因子达12以上。
王全杰特别注重学生的文理兼修。这与烟台大学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一脉相承。他倡导学生自治,每年从工资里拿出3000多元为班级提供活动经费。他得知学生喜欢上网却对烟台本市的新闻知之甚少的情况后,便用自己的教学奖金为全院42个班订了《今晨六点》,让学生了解烟台的时事和发展,并养成看报的习惯。他引导督促学生阅读人文社会学书目,每次课前5分钟都与学生一起对对子、写诗填词,欣赏音乐、绘画和摄影作品。为了纠正学生依赖电脑打字,不善书写的习惯,他买了各类字帖,对学生分别予以书法指导。每到课间,他便请学生上台展示书法。如此坚持下来,他带课的班级练习书法蔚然成风,学生写字皆有进步。
甘为人梯 师爱无疆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王全杰发动学生于2006年创办了烟台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并担任指导教师。他经常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以及资金支持。他还自己出钱支持学生参加比赛。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烟台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一口气获得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山东省创业计划一等奖、烟台大学第七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等。他不遗余力地奖掖后进,甘为春泥。
2010年9月底,王全杰带学生外出实习,突遭车祸,全身15处骨折,其中肋骨断了11根,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在医院里,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同车的学生怎么样?”当听到学生都未受伤的时候,王全杰长舒一口气。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不顾医生劝阻,每天与研究生交谈课题。医生嘱咐他卧床半年,可他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就坚持出院,拄着拐杖爬楼,坚持为学生上课。
2011年4月,烟台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张嘉被医院诊断出白血病。看到诊断结果,张嘉的母亲晕倒了。原来,张嘉的爷爷也是白血病。为了给孙子治病,爷爷放弃治疗出院回家。知道了张嘉的病情及其家庭情况,王全杰马上在微博上发布了信息。张嘉患病的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张嘉,他驱车往返1500多公里赶到济宁张嘉家乡看望,并拜访当地自己熟悉的几位企业老板,募集捐款。在他的努力下,山东太阳纸业、如意纺织集团向张嘉捐款5万元。
躬行自明 身体力行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必须躬行践履。面对理工科学生只追求考试分数,不重视科学实验的倾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王全杰自筹资金利用寒假凤凰彩票开办了“本科生实验技能培训班”,手把手教学生操作技术,使学生实验水平大大提高。
王全杰更被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他创办的“全国制革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这个学习班针对全国各高校皮革专业研究生,学费、实验费、住宿费、餐费、集体交通费全免。如今,学习班已经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从这里走出了220余名会动手、能吃苦、肯与工人打成一片的制革技术专业人才。
让学生在车间里动手实践并不容易。“想让学生动手,自己就得先下车间动手。”尤其是学习班开办之初,学员们觉得皮革又臭又脏,根本不愿意去碰那些生皮。王全杰看到这样的情况很着急,于是咬咬牙,拿起皮革贴到自己脸上,笑着对学生说:“我能品尝出它的味道。如果你们能热爱到这种程度,那就好了。”学员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没有不为之感动的,于是松开捂着鼻子的手,去触摸皮革、贴近皮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不但带动学生转变,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不断净化。”王全杰说,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很不容易,需要用十二分的力量、花十二分的心血。“王教授不但是我们专业上的导师,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在结业仪式上,学员说出的这句话发自肺腑又感动人心。我们相信,这也是历届学生对王全杰专业精神以及人格魅力的最高褒奖。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