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因专业成长而受尊重

本报记者 孙荣光
  今年9月,第31个教师前夕,山大辅仁学校把庆祝主题定为“让教师因专业而受尊重”。
    山大辅仁学校校长赵勇说:“当前教师普遍觉得社会地位低,得不到尊重。有些教师抱怨职业认可度低,牢骚满腹,自己却不寻求突破和发展。教师行业有其专业性的特点,要想赢得尊重,先要‘自重’。”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赵勇有切身体会。
  建校之初,学校的教师队伍由原霞景小学教师、各校调入教师、新参加工作教师等组成,教师来源广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学校提出了“站在文化的高度做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做教学”的教育理念,反对死板的知识传授化教学,提倡专业化兴趣教学。
  为提升教师文化自觉力和教育自觉力,辅仁学校一直着力开展教师的人文素养研修培训。培训所开设课程涵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四大门类,通过读书、沙龙、讲座、游历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研修帮助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此后,学校又提出了“给学生一个喜欢来上学的理由”的教学理念,让教师把教学观念从以往的知识传授教学转变为伙伴学习。
  辅仁学校教务处主任董矛说:“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的原因大多因为职业倦怠。如果教师简单把知识传授作为工作,很容易产生倦怠和压力。但有了‘理由’做前提,教师所有的教育教学,都要围绕着基于每名学生的兴趣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互动激发了教师活力,教师的职业倦怠自然就消除了。其实,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发展立足于自己内心的需求,内在动力要远大于外部要求。”
    学术课题引领,管理重心下移,以研究的方式做教育,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大举措。
  在辅仁学校,教学工作多按年级分层管理,年级主任具体负责,学校管理层为其提供服务。同时,年级主任又要着力培养班主任,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定期对学生的学习、平时表现情况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校每月举行主题活动,由班主任设计实施。
    辅仁学校近年来与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通力合作,根据自身的需要,让教师自己提出课题,以“问题”为载体,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在教学中享受研究的乐趣。
    “任务驱动下的英语学习研究”课题在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产生,通过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原著、绘本、电影等,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N和N+1”课题出自于学校政教处的习惯养成教育。一类学生出现相同的问题,由一名教师来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由多名教师合力处理。多角度分析解决低年龄段学生的习惯养成问题,效果显著。
    学校采取学术课题引领的方式,引导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一定主题的研究课题,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遵循“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原则和“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的途径。这已经成为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提出了四段化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规划以5年为一个凤凰彩票段,分阶段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以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课堂能力、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今天的辅仁学校,“主动发展”已经成为教师群体的最常用语。从教20多年的语文教师姜荣奎“主动发展”,不仅考取了心理健康咨询师证书,其第三部著作《解读青春期心理密码》也在今年正式出版;43岁的体育教师王君“主动发展”,在去年组织成立了花样跳绳队,使花样跳绳成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为辅仁学校的体育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