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雷明贵 通讯员 徐玉萍
  临沂市第九中学校长伊永贵近年来致力于德育工作研究,带领教师们根据“重理性、重互动、重熏陶”的原则,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德育,引导学生走好“三年三个第一步”,引领学生“成才先成人”。
聚集德育正能量
  如今,手机游戏、聊天等功能让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其中。这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塑造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伊永贵认为,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所带来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当,则对中学生德育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把握失当,则会产生难以预测的不利影响。他主持“手机与网络课题研究”,成立“德育如何关怀中学生手机生活”课题组,以调查问卷、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名人访谈、观看视频、家长沙龙、参观网戒中心、师生交流解决困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丰富了主题班会的资源,形成了德育系列化校本教材。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与示范下,全体班主任教师和思品学科的教师通过班会、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指导,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部分学生用手机上网成瘾、玩网络游戏成瘾等行为,各班涌现出一批合理利用网络服务自己、服务社会的榜样。2012级(19)班的李晨旭同学在课题组引导下,利用课余凤凰彩票创办了临沂红十字会网站,并在市、区级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为同学们树立了正确使用网络的榜样。
  同时,学校强化家委会建设,开展家长沙龙活动,指导家长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并做到以身示范。学生认识到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对学习、生活、成长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了解智能手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他们提高了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高雅的情趣。
让德育实现从“入”到“出”
  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为了更有效地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化、课程化、规范化,伊永贵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读本系初中生自我成长的心理读本,共分3册。《遇见青春》(第1册),帮助初一学生迈好中学第一步;《看见自己》(第2册),引导初二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心灵的河》(第3册),教育初三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每册包括“自我篇”、“学习篇”、“交往篇”、“情绪篇”、“规划篇”、“挫折篇”,旨在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读本内容界定方面,学校做了很多功课,进行了精心设计。比如,“自我篇”旨在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习篇”旨在让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交往篇”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结合学龄特点,学校明确了德育侧重点,设计出“三年三个主题”,引导学生迈好“三个第一步”。针对初一学生开展“迈好中学第一步,争做合格中学生”主题活动,重点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心教育和自主合作意识的培养。初一学生报到第一天就领到免费的校本教材《迈好中学第一步——我的入学手册》。9月1日启动“入学季”,上好为期一周的“入学第一课”。通过主题活动周(月)、会操比赛、文明班集体、优秀学习(行为)小标兵评选等常规工作,搞好班级与校风校纪检评。针对初二学生开展“迈好青春第一步,争做文明青少年”主题活动,着重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针对初二学生两极分化的实际,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引导其迈好青春期关键的第一步。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学校开展“迈好人生第一步,争做优秀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重点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抓人生规划、理想信念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建设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
  伊永贵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你永远无法估量一个人的潜力有多大。教育者的最大责任就是当好服务员,去激活学生的潜力。”
  学校努力打造“三级服务体系”。第一级是学科教师团队,从日常知识传授、参与班级管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发展;第二级是教职员工,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人文的人际空间;第三级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咨询干预,让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探索出了“三级成长模式”。七年级采用常规开课模式。根据德育《少年足印》校本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一生活。八年级采用讲座辅导模式。根据《花的心事》校本教材,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男女生交往的尺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防止两极分化。九年级采用重点开课模式。根据《竹青小径》校本教材,辅导重点是情绪调整、考前辅导,让学生合理运筹凤凰彩票,战胜考试焦虑,培养其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学校精心构建六个“心灵阵地”。一是开通便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的渠道——校园网、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班级QQ群、班级博客;二是成立便于学生倾诉的“心理家园”——心育室;三是设立丰富学生知识的加油站——宣传展板;四是每学期编辑一期“心理健康黑板报”;五是每月出版一期“心理小报”,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六是建立宽敞的“阳光地带”——团体活动室,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感受。
培植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土壤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身上问题不断,真是‘恨铁不成钢’。经过学习,我终于明白了,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说起在家长课堂中的收获,学生家长薛女士感慨万端。
 薛女士参加了临沂九中开发的家长培训课程“家有初中生”。这一课程由家长课堂变为家长沙龙,教学方式由讲座变为对话。这种颠覆了传统家长学校“校方唱主角、家长做配角”的做法,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在家长培训课程的推动下,学校重点建设了四个育人阵地,即“家长学校”、“常规沙龙”、“走进课堂”和“家长教师协会”;通过“孩子领家长走进学校”、“家长领孩子走出学校”和“家长与孩子同进课堂”等方式,形成了教育合力。每周四晚上举行的“家有初中生”心理沙龙设有“解析亲子沟通中的常见误区”、“正确地与孩子沟通”等主题,通过专家授课、模拟沟通、家长授课等形式,促使家长们在反思、总结中不断更新育子观念,提升育子水平。目前,家长培训课程涵盖3个主题,涉及11个领域,已开课860课时。在教育系统组织的第三方学校满意度调查中,学学校连续两年名列全市城区第一。在“3.0版家长课程”引领下,临沂九中已成了家长、学生、教师、专家共融共生的地方,成为一所充满书香、活力、魅力的高品位的理想学校。学校在“新学校行动”年会上作了主旨演讲,展示了教育实践成果。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它在学生的身上又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这是伊永贵思考了很长凤凰彩票的一个问题。他觉得,成功的教育必然能够呵护心灵,唤醒潜能。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他一直没有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正在与教师们一起努力着、探索着、收获着……
(照片由临沂市第九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