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孕育幸福的教育

本报通讯员 于莉
  近年来,乳山市黄山路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为目标,以“和融共进,永不放弃”精神为引领,通过人文管理积淀了丰富的幸福教育元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给孩子一个幸福童年”的美好愿景,先后荣获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威海市特色学校等荣誉。
以校园文化润泽心灵
  走进黄山路学校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独具特色的幸福校园文化墙。办公楼东侧的孔子墙讲述着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向教师传递着职业幸福感;教学楼东侧的礼仪墙向学生讲述着礼仪文化的内涵……校园内处处弥漫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黄山路学校从显性文化入手,进行幸福学校发展规划,形成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特定的主题文化相互融合的三大体系。教师文化体系包括以爱润心、以德立品、以能促行、以和兴业,通过文化的濡染让教师产生职业的认同感与幸福感。学生文化体系主要以“爱”与“学”两大主题引领,前者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敬爱自然”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主题序列设计,让“爱”的幸福体验得以升华;后者按“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由浅入深的主题序列设计,告诫学生先学做人,再学求知,做到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定的主题文化包括孔子思想墙、节俭墙、师德墙、体育文化墙,还有丰富的如厕文化。这些不同主题的文化墙,让学生目之所及皆教育。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传播文化,濡染心灵。随时更新的校园网站及时分享师生们的趣事;每天早晨的校园广播为学生传递着经典与美文,弘扬师生中的正能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教育;经常开展的家长家教讲座、每月一期的《家教报》让家长们交流教育经验……
以高效课堂愉悦身心
  在师生眼里,幸福很大程度上源于课堂。黄山路学校提出了合理准时、尊重平等、开放个性、思维碰撞等“幸福课堂的十二项修炼”,以此为幸福课堂导航。
  学校由此进行了课堂教学整合、变通、下放的三大改革:“整合”体现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点的科学聚集,依据学生的认知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变通”是将国家课程中的情境信息进行校本化改编,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下放”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自主迁移的过程。几年来,学校探索出一套“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自主权进行合理分配,给予学生自学和交流的空间,而教师则进行提升和点拨。
  近年来,学校还在四环节模式的基础上,植入翻转课堂的精髓,将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制作提升为课题进行研究,成果显著。在2015年乳山市教学工作会上,学校进行了经验介绍。
校本课程彰显特色
  课程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要载体。几年来,黄山路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了关注生命的“地平线课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扎根课程”即“底蕴课程”、以科技类课程为代表的“腾飞课程”。三个梯度,层次推进,成为幸福教育有力的支撑。
  幸福课程首先从关爱生命开始。学校开发的《温馨的家庭生活》、《快乐的校园时光》、《愉快的社会之旅》等校本课程,从家庭、校园、社会三个方面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增强对生命的珍视与爱护,提高自救自护的意识与本领。学校分主题开发“秋冬春夏”、“日月山水”、“风雪云雨”、“鸟语花香”、“亲情乡情爱国情”古诗词课程,每周两首,在阅读课上赏析品评,然后在每节课上下课时师生齐读一首古诗词,见缝插针,达到熟读成诵。科技课程主要以航模和科学实验探究为主体,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由特色活动逐渐发展为学校特色。学校的航模社团成绩斐然,获得40多项科技奖。同时,学校开发了三至五年级科学实验校本课程,分别以科学教师的名字命名科技小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