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创业的意识发芽、开花、结果

本报通讯员 翟荣惠
    10月21日,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家佳乐”阳台农业创业团队的学生们把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运到了泰安市夕阳红广场,吸引了一大批老年人参观、购买。10月22日,利用张桂国副教授的研发项目创业的2012届毕业生姜苏签下了一个近10万元的饲料机订单,跑回学校与老师分享喜讯。10月23日,全国大学生创业标兵谢思惠来母校洽谈合作事宜,并作创业辅导报告……培养、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想和意识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上。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采取部门与学院联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校友与社会驱动等举措,调动多方力量,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学校的支持。
学校搭起创业孵化厂
    山东农大为大一新生开设职业发展课,为大二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在大三、大四第一学期给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同时,学校编写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创业实务与策略》等教材,分阶段、分层次让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校,使学生耳濡目染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2013年,学校开始对人才进行分类培养。他们把学生分为专业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创新型、拔尖型,并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学校不断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每年投入400多万元专项经费,配备100多名创业指导教师,引导260多个学生创业团队创业。2013年6月,学校组织大学生成立创业联盟。2014年3月,5000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南校区揭牌。随后,在南、北两个校区开设“圆梦驿站”,销售创业联盟的产品,帮助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后来,学校又在北校区开办了“梦工场咖啡厅”,在南校区建起了“创客驿站”。这些平台搭建起来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被激发出来了。
  尝试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有创业的机会,学校于2014年5月设立了“阳光成才”发展性资助资金,资助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每个受助者可获得1000元至3000元的经费。学校为他们配备指导教师,并提供政策、场所、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机电学院学生王震在得到2000元的项目资助经费后,开始了他一直渴望的仿生鱼的研制,其研制成果被专业人士评价为“颇有市场开发前景”。
  据统计,学校目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远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
教师牵起学生的创业之手
  许多专业教师用自己的科研项目、产品和基地自觉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撑。山东农大农学院2012级学生鲍大鹏,用孔令让教授秋季闲置的小麦科研用地种植糯玉米创业,租金不用付,种子由刘保申老师无偿提供,浇水和土地翻耕由农学实验站帮忙协调。去年,山东农大林学院创业团队在山东省第二届创业大赛中取得全省高校最好成绩。他们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纯天然生物保鲜制品的灵感就来源于刘训理教授的科研成果。已经在东营市打开市场的经管学院毕业生岳镇,早在读书期间就承包了盐碱地,种植生态棉。他的创意和技术都得益于农学院棉花专家沈法富教授的悉心指导。
  学生即使毕业了,只要想做与老师们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老师们也全力支持。山东农大动科学院2012届毕业生姜苏,依托张桂国副教授的科研成果生产猪饲料核心料,组装冷制料饲料机。当姜苏在技术、营销、资金上遇到困难时,张桂国就会成为他的第一个求助对象。毕业三年来,姜苏创立的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达到100多万元。资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军在校时跟着刘玉升老师做废弃物处理项目,毕业后回到家乡江西,创立了赣州归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占地54亩的循环生态示范基地。后来,刘军在“赢在江西”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省冠军。如今,他已经把山东农大当作最重要的技术依托地,遇到技术问题时经常向刘玉升老师请教。
  此外,学校每年从毕业生中评选“大学生创业标兵”、“杰出校友”,并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全省、全国创业典型的评选活动。山东农大毕业生、泰安市“吃茶去”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守权,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2015年,学校又推荐他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发现双创之星”评选活动。注册资金达到26300万元的绿霸公司董事长赵焱,2014年当选为山东农大“杰出校友”。
校友助力母校创业大计
  山东农大每年都举办100多场创业讲座,讲座的主讲人绝大部分是校友。这些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经常与学弟学妹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和经验教训,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机会和人脉,助力母校创业教育大计的稳步实施。
  绿霸公司董事长赵焱在山东农大上学时就跟着慕立义教授搞农药研发。2002年,他拿出数万元,与慕立义教授共同在植保学院设立“慕·赵奖学金”。十几年来,他们资助了上千名学生。2013年,赵焱又向母校捐赠了价值600万元的企业股份。赵焱每年都来母校几趟,向大学生讲述他的创业故事,激励大家勇敢地去商海闯荡。
  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文曾是资环学院教师,后来专职做企业。现在声名鹊起的“创客驿站”就是资环学院打造的。2013年至2014年,马学文向学校捐赠250万元。最近,他又要为“创客驿站”的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为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再助一把力。
  张守权是明星创业团队“茗风茶业创业中心”的创始人。2012年,他从山东农大毕业后成立了公司。至今,他仍然给这个创业团队当顾问,经常带着团队新成员到自己的公司去练习制茶技艺。
  全国大学生创业标兵、全国青联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谢思惠,是山东农大园艺学院2008届毕业生。今年10月23日,谢思惠回到母校,主持“创青春”辅导报告会。他说:“当年,园艺学院的孙仲序、高东升、李宪利等老师不仅教给我专业知识,而且为我提供动手搞科研的机会。2007年,我作为唯一的在校大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诺基亚致富创意大赛’,并进入全国八强,获得二等奖。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就可能走不上创业这条路。”
  就这样,创业的种子一点一点地萌芽、长大,创业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汇聚、凝结,创业的鲜花一点一点地盛开、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