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偏远山区校插上腾飞翅膀

本报记者 李强 通讯员 翟善鹏

  “崭新的塑胶场地、宽敞明亮的图书室、设施齐全的功能室、高标准的微机室……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山区学校。”“教育开放月”期间,一位留守儿童家长对幸福小学近几年的变化赞叹不已。

  太河镇幸福小学是淄川区淄河中心校下属的一所偏远山区学校,过去办学条件十分落后。2013年,淄博市开展“三服务一争创”活动,市教育局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市教育局局长赵新法多次到学校调研指导,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帮扶计划。通过工作人员捐赠、爱心一日捐、企业帮扶、项目资助援助等途径,该局多方筹措资金8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偏远的山村小学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以前的土操场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许多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现在有了高标准的塑胶场地,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学校操场的脱胎换骨令体育教师李旺满脸喜悦。“通过市教育局的帮扶,图书室的图书种类丰富了、数量充足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谈起学校的变化,语文教师孙姣不无感慨。

  “以前,学校只有几台破旧的老式电脑,开不起信息技术课。现在,学生们也可以像城里学生那样上网学习,探知外面的精彩世界了!”信息技术教师韩艳婷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市教育局的帮扶,给幸福小学带来的变化并不只体现在办学条件上,关键是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显著提升。”谈起学校的变化,校长郑卫东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

  为让山区学生也能像城里学生一样接受优质教育,该局积极落实山区人才支持计划,采取“走进去、领出来”的帮扶思路,选派市教研员、优秀教师走进幸福小学等山区学校送课下乡、指导点评。两年来,先后为幸福小学培训教师50余人次,执教示范课80余节。在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指导的同时,该局还牵线搭桥,组织幸福小学教师定期到淄博师专附小进行蹲点学习,开展教师间结对帮扶和学生“手拉手”活动,通过校际互动交流,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淄博市教育局的帮扶支持为幸福小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3年来,该校有3名教师在区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一名教师在市级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