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星级初中亮起来

本报记者 孙世杰

  “学校办得怎么样,就看得了几颗星。这样一来,既客观又直观,优势、差距一目了然。新机制激活了初中发展的动力。”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杨宗荣说。近年来,高密市创新初中管理,实施“星级学校创建工程”。好初中“星光闪烁”,越来越多了。

  高密市有29所初中学校,其中农村21所、城区8所。历经几次调整,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该市在全省首批入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但各处初中办学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城区学校“有山无峰”,农村学校“特色不显”。

  如何缩小办学差距,办出更多的优质学校、特色学校,让所有的孩子“上好学”,成为教育升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密市教育局组建项目团队,面向镇街党委政府、社区、家长、校长、教师等相关方问教问计,为初中“把脉”。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凝聚各方共识,该局出台了星级学校创评方案。

  记者了解到,高密市主要从办学条件、管理机制、课程设置与实施、教育质量、办学特色5个维度,分别评选星级学校。每个维度有具体细致的“硬杠杠”,评估得分90分以上可获授星级,能达到几项就得几颗星,级别最高的是五星级学校。星级学校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一个周期。

  “五大维度凸显了办好初中的条件标准和重点任务。在设计三级指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教育现代化、专家校长办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改革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努力创造绿色教育生态。”高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姚灵光表示。

  规划图、凤凰彩票表有了,怎么落实?高密市采取“自主申报、示范带动、以评促建、分类推进”的办法,标准化建设、化解“大班额”、规范办学、一校一策、课程管理、教学创新、特色创建、评估验收八线并进,推动“星级学校创建工程”落地开花。

  “大家都感到,粗放式学校管理不行了。人们对学校的评价也不再是大一统,而是更加注重自主办学,注重学校品质,注重育人为本。这对校长领导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密水街道教管办主任蔡琳认为。

  密水街道辖区有全市最好的初中,但也有薄弱学校,二元化矛盾十分突出。所以在蔡琳看来,借力“星级学校创建工程”,推动密水初中发展,正逢其时。创建两年,成效立显,立新中学、向阳中学等老校,办学满意度明显提升。崇文中学通过联盟办学、搬迁新校、精细管理,打造出自尊、自主等七大自我教育办学新特色,被评为首批五星级初中。各学校创星争优,“比学赶超”,以五星级示范学校为核心,构建起新的名校板块。

  不但城区学校的变化看得见,农村学校也争先恐后行动起来。农村学校纷纷发掘民间文化和地域资源,研究校本发展新路子,打造办学新优势,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地处城郊的姚哥庄中学,原先师资和生源流失严重,办学水平相对落后。当地政府筹资7000万元,高标准建起了新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流。学校借势提升课程文化,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创新教学管理,办学水平迅速跃升,跻身全市初中督导评估排名前五强,成为五星级学校。

  在偏远的井沟、注沟等镇,各教管办联合推进“一校一品”,跨区开展校长论坛、名师送课、预约教研、观摩点评等主题活动,涌现出井沟中学的民艺戏曲课程、注沟中学的实践探究、大牟家中学的快乐体育等新特色,擦亮了乡村学校办学品牌。

  “前两年,不少村民想方设法,让孩子到城区初中上学。现在,咱家门口的学校就是五星级学校,不用再舍近求远挑学校了。”西姚村支书鞠志波对记者说,“去年,俺村60多个孩子升初中,全都到姚哥庄中学上学。老百姓对五星级学校很认同。”

  “‘星级学校创建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调动了镇街办学积极性。像农村学校改暖、照明、运动场地、食堂等老大难问题,现在基本上都已妥善解决,3万多名学生直接受益。”杨宗荣说。

  从今年开始,高密市启动新的学校建设规划,在城区改扩建3所初中、迁建1所初中,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500个,较好地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同时,结合创建星级学校,逐步把农村初中升格为市直学校,优化资源提升水平,让城乡孩子普享同样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