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出台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本报讯(通讯员 张岩岩 丁大庆)日前,济宁市印发《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按照该计划,该市所有县(市、区)2017年底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8年底完成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任务。
  实施全面治理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济宁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0-2030年)》,科学合理确定学校、幼儿园布点方案,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全市将新建城镇中小学114所、改扩建117所,新增学位242735个。
  实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该市计划2016年-2018年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建设面积97.38万平方米,配备图书112.29万册、计算机9015台、多媒体设备2000套,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148万元;课桌凳4.5万套、学生用床8943张,推动全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整体改善。
  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工程。该市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制管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团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校际合理流动。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学区制管理。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
  实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工程。该市将试点实施以理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架构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学校理事会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中小学去行政化。
  实施学校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工程。该市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通过“一校一项目”带动“一校一品牌”特色建设,在德育、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进行创新。该市计划在任城区、曲阜市先行试点,适时推广试点地区经验。
  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该市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网络终端设施普及和计算机更新。建立市域内开放灵活、便捷高效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