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订单式服务”让教研更接地气

  本报讯(通讯员 岳茂超)日前,平邑县教研室副主任汪运喜与7位学科教研员来到卞桥镇二中,根据前期对学校教学模式的剖析,与该校教师从备课、上课到课后辅导进行了交流。“‘167’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的首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实践,但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听了几位教研员的分析后,我们感到茅塞顿开,对原先的模糊认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上起课来更加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更好了。”卞桥镇二中语文教师王彬说。
  平邑县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来,不断探索通过教研方式的转变,来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今年春季开学起,该县教研室应“需”开展“订单式服务”教研活动,将教研重心下移,深入教学一线。特别是针对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有待全面提升的现状,该县教研室安排教研员到乡村学校调研,搜集整理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并到学校参加教研活动。目前,已有12所学校根据自身需要自点内容,为教研室下好了“订单”。
  “订单式服务”教研针对的不仅仅是学校、学科,也包括教研员与教师。在丰阳镇白石完小,50多岁的乡村教师窦兴成说:“我教的是科学课。讲授‘地球在自转’时,我以前只是按照课本知识,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学生怎么也听不明白。向教研员彭老师下好‘订单’后,彭老师来到学校,与我一起研究学情,查找资料,设计教学流程。在彭老师的指导下,我把地球自转的理论与傅科摆的图片、资料相结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地球在自转的道理。”
  平邑县教研室主任李彦明说:“以前的教研活动,由于不接地气,尽管我们下了很大力气、费了很多工夫,但收效甚微,教师没有从活动中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订单式服务’教研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能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