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肖明和 李爱芹
  2015年9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山东万斯达集团、山东天齐集团共同成功申报了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了有效地推动现代学徒制工作进程,建筑工程系成功组建了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一、现代学徒制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好、互补性强、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构件工厂生产-构件运输-现场装配-信息化管理等全产业链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必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熟悉本专业岗位工作流程,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企业师傅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快速提高学生的构件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工程实践能力。
  现代学徒制下,导师和师傅必须具备以下能力:装配式建筑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企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1.专业理论知识。校内导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装配式建筑专业理论知识,原则上校内导师学历在本科(含本科)以上,能及时掌握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并应用于实际教学。
  2.专业实践能力。校内导师要掌握装配式建筑企业实际生产、施工过程和施工节点构造,熟练进行校内实验实训(如深化设计、构件装配、产业化BIM技术应用等);企业师傅重点掌握装配式构件工厂生产、质量检测、构件运输、现场装配、质量验收、物联网应用等实践能力。
  3.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施项目化教学,必须理解“项目”、“情境”、“任务”的关系。导师和师傅共同设计与建筑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项目-任务。每一个项目-情境-任务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把建筑岗位工作流程引入教学,突出项目化教学能力培养。
  4.导师与师傅合作能力。导师和师傅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校内导师可以将企业资源(包括项目、人员、资金、市场等)转化为教学资源,要对企业的技术革新、市场变化、装备升级等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师傅可以利用资源库对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进行技能培训。校内导师、企业师傅共同实施教科研项目的技术转化研究,带领学生(学徒)一起进行项目的深化设计、BIM建模、产品二维码设计与应用等。
  5.导师的项目管理能力。实施项目化教学,要求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在学习中必须参照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开展项目化学习、实施轮岗训练。校内导师必须有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与企业师傅共同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学徒)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学徒)在“做中学”、“做中教”。
二、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途径
  1.系列培训。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改革,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师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
  2.人员引进。在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时,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高职院校自身师资队伍能力结构,特别是按照装配式建筑企业生产组织要求分析师资能力结构,然后按照“补强短板”的原则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或能工巧匠。对于引进的企业人员必须注意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3.项目演练。项目演练是提高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理实(或实训)教学项目,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专任教师组成项目团队,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先做先练,提高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教师能力进行全面梳理,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每一名教师能力(含教学团队)在建筑产业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通过项目推进“缺什么学什么”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总之,实施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各职业院校在今后甚至相当长一段凤凰彩票内继续不断研究、深化和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