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折翼天使”的“军旅梦”
本报通讯员 梁志杰 孙玉磊
他们是一群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虽然生活在无声、朦胧的世界里,却在整齐划一的队列中感受到了军旅生活的铿锵有力。当“折翼天使”与“绿色方块”在军训场上交流碰撞时,会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
9月中旬,记者走进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看到由北部战区陆军某部负责军训的176名残障学生,正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走过检阅台,就座的观众数次起身鼓掌。
往年开学军训季,该院的残障学生总喜欢对着一墙之隔的济南大学,或趴窗眺望,或凝神细听,因为那边的迷彩服、正步走承载着他们心中神往的军旅愿景,但这似乎遥不可及。学院了解到学生的心声后,及时与驻地某部联系,表达了学生参加军训的愿望。该部党委研究决定,尽快上报主管部门,一定圆残障学生的“军旅梦”!
很快,该部的10名军训骨干来到学院,成了残障学生的“梦想引路人”。盲生班学生孙艳莉在一次训练中患了感冒,打了两天吊瓶后,立即返回方队训练。耽误了两天训程,她请求教官补训加练。看不到敬礼的模样,她就一遍遍触摸教官布满茧子的右手,感受军礼的庄严与神圣,在教官一声声的口令中不断校正敬礼动作。这个正在太阳底下练队列的姑娘告诉记者:“虽然我看不到阳光,但是我能感受到阳光照在脸上的温度。我仿佛看到了教官头顶的‘八一’军徽。”
最让军训教官刘政心疼的,是来自语言障碍班的学生耿宗原。在小耿眼里,军人嘹亮的口号能刺破他无言的世界。每次训练,他总是因想喊口号而憋得满脸通红。刘政心疼,不让他喊口号。可是,耿宗原总是用力撕扯声带发出沙哑但有力的声音。教官见怎么都劝不动,就在训练结束时,给他备好薄荷片和胖大海。耿宗原的努力深深地刻在每名师生和教官的脑海中,他也因此被学院评为“十佳军训新生”。
在这群学生身上,大家分明感受到他们对人生逆境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对生活阳光般的热爱。由于先天残障,他们每掌握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聋哑生通过打手语、对口型识别口令动作;肢体障碍学生放慢节奏,相互搭肩练习齐步行进;盲生通过触摸感知动作,臂挽臂走队列……
为期8天的军训下来,“折翼天使”终于圆了“军旅梦”。军训让这些特殊学生的世界多了一抹别样的绿色,同时也让军训官兵感受到他们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图①:军训教官指导盲生方队开展正步训练。
图②:教官与聋哑学生用手语交流,鼓励聋哑学生战胜困难。
(摄影:梁志杰)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