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足球梦
发布日期:2019-02-1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93次
本报记者 胡安迎 通讯员 赵冰
在济南市东南角有这样一所小学,全校共有69名学生,31名男生、38名女生。就是这样一所不足百人的学校,却书写了一段校园足球传奇,令全市学校侧目。这所学校就是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通香峪联小。记者来到通香峪联小时,学生们正在操场上进行踢训练习。严格地讲,这块场地不能称为操场,因为它只有22米长、8米宽,面积和标准场地相差太远。其上覆盖了一层人工草皮,绿油油的。从学生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这块场地。
这块场地的人工草皮是2016年才铺的,之前学生们只能在炉渣场地上踢球。炉渣场地最大的缺点是伤鞋,这也是山村孩子最承担不起的。“最早的时候,学生们都穿胶鞋踢球,没踢几天,鞋就坏了;而爱心人士捐赠的足球鞋,学生们又舍不得穿。因此,他们经常露着脚指头踢球。”该校校长张丽丽说,当时由于场地受限,只能举行3人制足球赛。
该校所在的通香峪村是省级贫困村,没有能力为学校修建操场,场地就成了学校的一块心病。2016年,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领导的关心下,原来的炉渣操场终于变成了塑胶操场。“虽然铺上了人工草皮,但场地面积没变,仍只能进行3对3的训练。这样也有好处,每个球员必须参与进攻和防守,而且攻防转换更快,这样能够更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足球教练王利章老师的话,让人想到了“以苦为乐”这个词。
该校虽然小、条件差,却专门建起了一间足球教室。来到这间教室,除了一些足球训练用品,最吸引人的是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和一张张学生手捧奖杯的照片。笔者数了数,奖杯共有10座,有区里颁发的,也有市里颁发的,记录了几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
谈起学校的足球队,不得不提他们的足球教练王利章老师。从王老师黝黑的皮肤可以看出他陪学生度过了无数个训练日以及他对足球的热爱。2006年,王利章来到这里任教,虽然他本人是足球爱好者,但刚入校时并没有想到会在学校发展足球运动,因为当时一方面没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也不同意。直到2014年,全区大范围推广校园足球运动,他感觉到机会来了。“我们是一所偏远乡村学校,各方面条件很难和城里学校比,但是足球运动拼的不是条件,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正是山里孩子的优势。”王利章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他也重新拾起对足球的热情,并努力考取了足球D级教练员资格证。
2015年,王利章第一次带队参加中小学足球联赛,首场比赛中,前5分钟就攻入对方2球。队员们流畅的配合、犀利的进攻,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热议:“通香峪联小是哪儿的啊,怎么这么厉害?”当观众得知他们是山沟里的学校,整所学校学生不到100名时,都震惊了,开始为这支球队加油助威。
在这届比赛中,通香峪联小夺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从此,通香峪联小在全区的校园足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没人再敢小看这支山里的足球队。
足球,正成为通香峪联小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