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优质教育惠民生
发布日期:2009-11-19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020次
本报记者 尚 峰 通讯员 齐化勇
“嗒嗒嗒”,随着一双双小手轻敲键盘,点击鼠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出现在电脑荧屏上。这是近日在沂源县悦庄镇中心小学举办的“美丽家乡”电脑绘画大赛上出现的一幕场景。胡家沟村民、学生家长陈现华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到,俺们山娃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用电脑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如何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和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成了各级政府亟待寻求破解的难题。
“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始终把教育当作一项惠及民生、事关长远的民心工程来抓。”沂源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国祥告诉记者。近年来,沂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孩子同享一片蓝天
在悦庄镇中心小学,记者看到这样两组图片:一组是破旧的校舍、简陋的教具;一组是崭新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餐厅,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微机室、舞蹈室……
新旧对比两重天。校长郑作奎介绍,学校占地36亩,有29个教学班,在校生1236人,服务周围27个村。为了建好学校,政府已累计投资680万元。目前,学校已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当地老百姓成为学校最大的受益者。
其实,悦庄镇中心小学的“华丽变身”,只是沂源县重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沂源县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通过财政拨款、争取上级扶持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新建校舍面积8.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108万元;实施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新建沂源一中,扩建沂源二中、职教中心,新建校舍面积14.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2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教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工程,完成投资675万元。“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成为当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导师”作伴好成长
“孩子父母做不到的,老师做到了,孩子在学校俺一百个放心。”该县石桥乡中心小学四(4)班学生沈栋的奶奶感激地说。
沈栋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次,他在学校闹肚子,不小心弄脏了裤子,自己悄悄躲在学生公寓里哭泣。51岁的生活指导教师陈风信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打来热水给他洗澡,并回家为他找来换洗衣服。
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部分中小学生由于离家远需在校寄宿,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离开父母,在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自理,这一现象曾经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一块“心病”。
学校无小事。今年春季一开学,沂源县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学,还要做孩子的父母和知心朋友”。目前,该县已有4500余名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把脉开方”,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彻底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县教体局局长侯宪全向记者介绍说:“让老百姓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我们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办好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服务的最高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师城乡交流、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举措,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100%,涌现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00余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困助学实现“全覆盖”
王英杰是该县张家坡镇中心学校初二(5)班学生,4岁丧父,母亲改嫁,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她曾一度面临辍学的窘境。在这个危难关口,“张家坡镇振华助学基金会”和教师们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使她得以继续维持学业。她连年被评为镇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她71岁的爷爷王玉顺含泪告诉记者:“孩子能有今天,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由于多种原因,像王英杰这样的孩子在沂源县还有许多。为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该县不断拓宽救助渠道,把贫困生救助作为完善困难群众“十二条保障救助线”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在义务教育段,全县1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扶困助学基金”,基金总额达354万元,累计救助学生7000余人次。在高中(中职)学段,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发放国家助学金283万元,救助学生4059人。在高等教育段,设立“沂源县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基金总额达279.7万元,救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618名,救助金额达193.1万元。同时,积极为2009新学年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手续1140人,贷款总额近600万元。从2007年以来,该县连续3年在全县教体系统深入开展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共帮扶困难学生34358人次,落实帮扶资金377万元。全县从小学到大学,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扶困助学保障体系。
沂源县党政重教,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使教育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偏远地区远程教育示范县、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教育初步现代化县、市高中教学先进区县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