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享受生活教育

本报通讯员 刘云龙 本报记者 商荣宾
  近年来,寿光市田柳镇一中秉承“把管理变成塑造”的理念,积极为学生进行精神补钙,让学生们在生活教育中快乐成长。在校园里,一张张乐观向上的笑脸,一句句礼貌待人的话语,一个个文明活泼的举止,一幅幅劝学的人生箴言,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精神磁场,让人时时、处处感受到青春在荡漾、激情在飞扬、智慧在交融。
一根扁担炼意志
  在该校,各班教室卫生角都有一根扁担,让人百思不解。学生们说,劳动课上,他们用扁担挑水浇灌花木。自新学期开始,该校以“项目招标”的方式,让各班领养部分花草树木。学校明确规定不准输水漫灌,因而给每班配发了一根扁担,让学生们轮流挑水浇灌,从而在劳动中磨炼他们的意志。
  近年来,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一旦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此,该校主动地、人为地为学生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学生对逆境的承受能力。政教处张主任说:“在平日的教学管理中,我们把挫折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除挑水外,他们还充分利用体育课“跨栏”、“抱球跑”、“走平衡木”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各学科积极定位、破解制约思维发展的“障碍点”,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该校还进一步规范挫折教育文化,使挫折教育真正制度化、常规化、生活化。“从跌跤中学会走路”、“不磕不碰,骨头不硬”、“江河不曲水不流”等已成为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班激励语、警示语。
粉笔头里有德育
  无论到哪所教室,你不会看到地上有粉笔头。下午第一节课间,我们来到某班教室,正看到一个男生在捡拾、回收讲桌上的粉笔头。一个学生说,月底,各班卫生委员带着回收的粉笔头到教导处换粉笔,以多换多,以少换少;每学期,学校后勤用回收的粉笔头换回一箱箱粉笔。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在田柳镇一中,管理者找到了“节约型校园”与“节约型社会”的有机结合点。看似平常的小事,总折射出育人的节俭理念:节省、节制而不浪费、不铺张。为培养学生们的节俭意识,该校利用校会、级部会、班会,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辩论会、征文比赛等形式,着力营造老调重弹、百弹不厌的节俭教育氛围,将每年6月定为“节俭活动月”,号召大家节约一支粉笔、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一位后勤人员说,目前,水龙头、电灯,人走即关,节俭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更引人注目的是,各班都有个废纸箱,用来回收学生们废弃不用的纸张。周日下午,学校后勤回收废纸,称量造册。每月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布勤工俭学名次,返还奖金用于班级活动。如今,该校师生在节俭中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感恩卡里有分量
  每年,田柳镇一中都召开“亲子共成长”活动,学生们都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感恩卡”送给父母,以表达养育之恩。那一个个感人的瞬间,那浓浓的真情,足以彰显该校感恩教育的魅力。
  百善“孝”为先。然而,在社会变迁中,这种优良传统有被淡化的趋势,尤其是一部分生活在溺爱、娇惯、舒适环境中的独生子女,往往出现情感淡漠、自私等性格缺陷。鉴于此,该校精心调制了“孝心”活动拼盘。他们以班级为主体,举办“孝心教育”主题班会,纷纷开辟了“孝心墙”;开展“中华孝心传统美文”读书征文活动、“中华孝心故事”讲述等活动;开展观看孝敬影片、吟颂孝敬诗歌、传唱孝敬歌曲、阅读孝敬美文、征集孝敬格言等活动;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做一次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捶一次背、说一句感恩的话、写一篇感恩美文。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活动成效”、“小组评议”、“社区评议”等方式,加强“孝心”教育,共育“孝心”之花;通过“班级孝星”、“级部孝星”、“校级孝星”评选,充分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理解父母的爱、把父母的爱化为学习动力、在学习之余做到‘事父母,能竭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根绳子凝心力
  在田柳镇一中,班班都有一根绳子,学生们美其名曰“聚力绳”。有位班主任说,为培养学生们的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级部间经常组织拔河、跳绳比赛,让学生们在玩中有所悟、有所得。
  班级凝聚力在各种活动中最易形成,凝聚力才能催生战斗力。为此,该校还积极创新各项活动载体。体育课上,学生们进行“邻足三人行”托板比赛、接力跑比赛等。班主任还积极开展“剩下我的滋味不好受”活动,让学生们“二人组合”、“三人组合”、“五人组合”,让孤立的学生谈“剩下的滋味”,从而消除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弊病,大力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同时,课堂上,该校积极探索,优化“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星级评比激发学生们善学深思的学习热情。总之,该校通过“涟漪效应”将微观活动宏观化,大大增强了小组、班级、级部的凝聚力。
  多年来,该校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的潜在教育资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变成故事,塑造洒脱、大度、高雅的青春之美,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品质,开辟了学生成长的最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