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本报记者 胡乐彪
  去年12月28日,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的两位教师——李倩和梁华应邀来到北京燕山前进第二小学,作“生成+评价+拓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她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清晰严谨的教学思路、扎实有效的教学细节和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博得听课者的好评。
  “她们只是近两年来我校教师走出去讲课的代表。”校长种道法介绍说,自从学校探索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下的问题“生成+评价+拓展”教学模式以来,已先后有10余人应邀到四川、安徽、深圳、河北、广东等地进行展示;接待过来自江苏、安徽、河北等省内外多所学校的近500名教师前来参观学习。新课改让教师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喜悦。
  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到底有什么“真功夫”,吸引着同行,使红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小组合作,
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走进红旗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大幅标语。这简单的两句话,中间经历了一个探索、总结、提炼的过程。
  2006年,国家“十一五”重点实验课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开题,红旗小学成为实验学校。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学校一班人认为,新课程有效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张扬个性的空间。于是,他们提出了上述“两个还给”。后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对其进行细化、补充,增加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两句话。至此,学校提出的“四个还给”课堂教学理念日臻成熟,并深入人心。
  新理念一旦确立,改革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该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他们打破秧式座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操作办法是:将全班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按学习程度稍加均衡,分成7~8个小组,每个组约8~9人;每个小组都设计了自己的组徽,确定了组训,既有奋斗目标、小组口号,又有激励办法,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
  其次,摸索“四五五”有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就是在前两年探索出“问题生成+解决+拓展”课型的基础上,又将其进行细化,即把问题生成课分成“预习、发现、合作、生成”4个环节;把问题解决课分为“回顾、呈现、归纳、记忆、小结”5个环节;把问题拓展课分成“展示、整合、训练、探究、竞赛”5个步骤。
  这一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体现出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比如,在问题生成课中,学生可依据导读单充分阅读、深度预习。发现不明白的问题,填写个人问题发现单,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答疑解惑;对于还不明白的问题,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在教师的协调下,小组间再进行交流合作,排疑解难;对于仍不能解决的或解决不到位的问题,则生成为全班共性问题,填写“问题生成单”,进行再处理。
  这样,各个层次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都能得到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展示机会,既促成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团结,又让学生能一直带着问题去学习,推动他们的进步,凝聚着一种成长的力量。
  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少学困生通过“问题生成单”学会了学习。难怪一些学生说:“分组以后,学困生在课堂上发言比以前更大胆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同学们都变了很多。”
  “小组之间争论得很激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了积极参与、自我展示的机会,这种课堂真是太好了!”冯旭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按照学校的设计,在问题解决课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负责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并进行呈现。接着,教师对问题进行科学指导,并引导学生在广泛占有学习资源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问题训练单”,对重点知识点实施有效记忆。
  为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该校又设计了问题拓展课:先是学生拓展,展示问题;接着教师拓展,对课程和问题进行有效整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对拓展问题进行有效训练,对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题竞赛,以此促进个性发展。
有效备课,
实现备课的最优化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型减少了教师们的工作量。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劳动量全部体现在课前备课上。为实现教师备课的最优化和有效性,学校为每位教师创建了电子教学文件夹、备课文件夹和纸质教学文件夹、备课文件夹,并实施“一减三增五环节”的活页备课改革:“一减”就是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重复劳动,实行集体共备与个体修订相结合并循环借鉴使用的备课新模式;“三增”即增加学情分析,增添导读单、问题生成—解决单、问题训练单,增加备课附页,充分体现备课的生活化、实效性;“五环节”即集体备课、师生共备、个体修订、灵活运用、存档备用,真正实现“师生共备、循环精备”的新课程有效备课。
  为了让小组教学更有效,该校还把听课改为观课,把听课本改为观课本,同时将评课改为议课。
  “评课只允许一种观点存在,要么对,要么错,而议课则允许多种观点并存,大家针对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每个人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采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种道法说,这样就达到了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效果。
多元评价机制,
体现师生价值
  长期以来,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体,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为配合有效课堂教学,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该校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一是彻底改变现有学生评价体系,提倡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如实行课业批改星级制,把“优、良、中、差”变为小星星、小红旗、卡通图片等,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进行鼓励。二是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行动态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这种新型评价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好评如潮。它改变了学生“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还学生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让他们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品质。
  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新课改也使教师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喜悦。
  “自从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多了,气氛更活跃了,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生多了。”魏雪莹老师说,看到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老师们都开心地笑了,不再像原来那么苦恼,那么劳累。“作为老师,和学生一起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感觉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