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精髓 奠基幸福人生

济南市大明湖小学校长 郑玉深 副校长 李宏
  2002年9月,济南市大明湖小学根据学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府学文庙,以四书五经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弘扬传统文化,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开设了校本课程——国学启蒙教育,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大国学教育思想实践与构想”。
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
  课程结构 国学启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其教材每册均以两部分组成,即课文部分和阅读部分。课文部分是教读内容,也是必读内容,分为仁、礼、德、信、伦五个单元。仁、礼是行为规范的基本要素,仁是内心的道德自觉,是行为规范的核心,礼是人伦生活的指导原则,是行为规范的外壳。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二者相辅相成。德是自我修养的规范,信是社会交往的规范,伦是家庭伦常的规范,三者都与行为规范紧密相扣。阅读部分是选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由、有选择地阅读,逐步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选择书目提供方便。
  在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学校坚持选择性、思想性、丰富性、时代性、趣味性并重的原则。经过5年多近10次的不断修订,国学启蒙教育教材已于2007年4月由山东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成为我省首套正式出版的国学启蒙教育学校课程教材。
  课程教学 在课时安排上,学校对一~六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国学启蒙教育课,平时利用早自习和20分钟的午读凤凰彩票组织学生集体诵读。
    在课程上,学校要求低年级(一、二年级)以诵读、记忆为主,中年级(三、四年级)在记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高年级(五、六年级)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揣摩、感悟。
  在课程教学方法上,国学启蒙教育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国学启蒙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读书的目的是内化,因此在国学教育中,教师总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文字注释,帮助学生大体了解文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熏陶。
    2.情境化,即用优美的古典音乐、气韵生动的国画、生动有趣的古典故事,精心创设国学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
  3.故事化,即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经典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为了帮助理解,教师还创造性地把国学内容改成“国学情景剧”,不但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国学教育效果显著。
  4.生活化,即让学生把学国学与学做人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躬身实践,使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
  7年来,我校的国学启蒙教育引起教育界、学术界专家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以及山东电视台等媒体都予以报道。国学启蒙教育课程获中央文明委举办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百佳案例评选”三等奖,成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获山东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中等以下教育)评审一等奖。
“大国学教育思想”的构想
  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一次性构建完成,国学课程也不例外,需要与时俱进,以促进课程内涵的不断发展。国学启蒙教育这一课题研究使学校的课程研究触点得以延伸,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多“源”挖掘。学校还开设了孝心课程、剪纸课程、书法课程、武术课程、国球课程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使我们看到国学启蒙教育广阔的研究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将其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大国学教育思想”,以宏观开阔的视野来审视校本课程,力求在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创新、教育空间的拓展、课程评价的规范等方面做深入研发。
  继续修订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国学教育的内涵。随着国学启蒙教育的不断深入,原教材容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因此增设了国学启蒙教育课程辅助教材,补充百余篇经典诗词美文。辅助教材贯穿一至六年级,预计明年出版。
  发挥校本课程辐射作用,国学教育向学科课程渗透 
  1.国学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
  2.孝心教育成为班会主题。
  3.剪纸艺术绽放美术课堂。 
  4.中华武术纳入体育课程。
  5.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
  6.哲学思想渗透于数学课程。
  中小学国学课程融为一体,实现国学教育纵向发展
  国学教育是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各个学段进行落实,才能保证它的序列性和时效性。虽然中学还没有像小学那样在全省范围内开设校本课程——国学启蒙教育,但是翻开中学教材,国学内容无处不在,每一单元无不体现传统文化的元素。因此,纵观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体系,国学教育不仅没有脱节,而且在初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我们学校在实施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既“瞻前”又“顾后”,“瞻前”,是使小学的国学教育在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基础上深入发展;“顾后”,是兼顾初中语文教材的国学内容,使学生在升入中学后继续接受国学教育。小学是国学教育的落实阶段,中学是国学教育的发展时期。中小学国学课程融为一体,实现了国学教育纵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