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亲近经典,承续传统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王登峰
  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既表现为人们与经典的亲近,也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习俗的承续。因此,重塑中国社会生活的文化价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在经典传承和习俗养成两个方面下工夫,这也是近几年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重要出发点。
  中华经典,包括红色经典,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2007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的“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经典名篇,引导广大学生和群众亲近经典、热爱中华文化,使他们学习、熟悉、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并从中汲取有益营养,是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倡导全民阅读,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亲近经典:搭建与先哲进行时空对话的平台
  关注并致力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恢复和重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让人们重温经典,从内心深处重续与先贤的血脉联系。当然,对经典的选择必须按照时代的特点,从浩瀚的中华经典中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名篇,使之既能充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面特征,又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因此,国家组织专家系统搜集、整理中国传统典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篇目组成中华经典项目库,作为向全社会普及推广的基础。
  中华经典项目库确立之后,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诵读名家进行诵读、选择名师进行讲解、邀请吟诵名家(以普通话)进行吟诵、邀请书法家用硬笔和软笔书写,建设集篇目、解读、诵读示范、吟诵欣赏、书法艺术等为一体的以平面、有声、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现传输的资源库。资源库建成后,可以直接放到网络上供用户免费下载,并由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经典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面向全社会免费提供这样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让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既可以通过听讲学习和掌握经典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也可以跟随名家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也可以临摹名家的书法,达到与中华经典的“亲密接触”。
  为了提高经典普及的效果,“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通过组织大赛、夏令营、经典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载体,提高公众对中华经典的知晓度。在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可通过继续组织大赛,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经典诵读、书写和讲解活动,达到经典的广泛普及。
  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结合语文、美术等课程,鼓励学生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和书写活动,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讲解经典,开展经典的诵、写、讲活动。诵读、书写和讲解经典的活动可以进行同学间、班级间、年级间甚至师生间的比赛、观摩活动,并分别组织县——市——省——全国四个层次的比赛、观摩活动。诵读和书写经典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普及,而讲经典的过程除了可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以外,对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温家宝总理去年9月4日在北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指出:“语文教学朗诵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口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我们引申开来,由逻辑思维到渊博的知识,到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诵,就是一篇很好的演讲,需要从小锻炼。”总理的话高度概括了朗诵、演讲与提高个人素质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此基础上,组织各地在诵读和书写经典方面成绩优异的中小学生参加经典诵、写、讲夏令营,集中展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并为所有中小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同时,可以组织“中华诵·经典诵、写、讲”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中华经典的熟悉和热爱程度。这些工作如果组织得好,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文化素质、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承续传统:让传统习俗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并开展群众性的经典诵、写、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中华经典的普及,但要让传统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却远非亲近经典那么简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大部分习俗已经离我们远去。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变迁以外,对传统习俗的消极态度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应该是更为主要的原因。
  承续传统,需要首先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非洲一个小国家的驻华教育参赞曾撰文指出,中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但他们也有中国应该学习的地方,那就是对待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态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西装革履,但一到传统节日,一定会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重温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善意的批评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重温传统习俗,就是重温传统价值观。
  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本身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应在全社会征集对“如何过好我们的节日”的建议,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用现代方式重温传统习俗。各媒体、企业把用在对洋节进行宣传和渲染上的精力,转移到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挖掘上,就一定会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实现中华优秀节日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同时,还可以组织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创作诗词歌赋和节日象征物、节日新民俗的创作,实现传统节日的当代回归。举办传统节日的经典诵读晚会,用经典和民俗渲染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
  亲近经典,承续传统。这是向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责任;是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途径,也是对子孙后代福祉的关注;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助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