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法律诊所里培养“准律师”

  本报讯(通讯员 李平)为农民工工伤讨要医疗费、为创业学生解决合同纠纷、向保险公司索要保险赔偿、分析医疗赔偿是否合理……这些本应该是职业律师的工作范畴,如今却成为一群法律专业大三学生的义务工作。在烟台大学法学院,有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大学生法律诊所工作站,他们自愿为社会上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义务服务。 
    谈到创办法律诊所的初衷时,法律诊所的创立者、烟台大学法学院黄伟明教授告诉记者:“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而公益性法律援助机构欠缺。法学院学生极少有法律实践机会,法律诊所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法律诊所作为法学院大三学生的一门选修课推出,由具有律师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教师用启发式、引导式提问把讨论的话题引向深入,学生作为诊所课堂的主人,通过互动式、讨论式、提问式、模拟式、游戏式等多种方式学习。沉浸在这样一门只有考验没有考试的课程里,学生将过足“准律师”的瘾。
  记者了解到,来法律诊所求助的大多是诉讼维权遇到困难的群众,他们或者因为经济条件较差,请不起律师;或者是因为打官司已经家徒四壁,但是案件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还有的当事人是残疾人或孤寡老人,行动不方便。法律诊所提供的是解答咨询、代理诉讼等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据了解,法律诊所的“生意”非常好,每个学期,在诊所做志愿者的学生都能接待几十位法律求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