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粹之花在校园开得更红更艳
发布日期:2011-01-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946次
本报记者 张振升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戴着各色脸谱的5名小学生一字排开,圆润的唱腔、一板一眼的身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这是安丘市兴安小学举办的班级京剧小PK活动中的一幕。多年来,该校秉持特色立校、内涵发展的理念,将弘扬国粹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这里,“读书学艺并举,校园梨园合一”,天真活泼的学生们人人都会“京腔京韵”,个个都能“唱念做打”……
学唱京剧热校园
兴安小学是一所街道小学,学校与齐鲁小百花艺术团(原安丘市京剧团)一墙之隔。艺术团京剧演员们排戏时,学生们一有凤凰彩票就去围着看,有的还学唱上一小段。学校发现后因势利导,将京剧这块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瑰宝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确立了“普及京剧知识,培养审美情趣;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办学宗旨,先后筹措资金7万多元,购置了各角色门类的京剧表演服装、演出道具,并配置了功能房;聘请齐鲁小百花艺术团团长由春芝担任名誉校长,艺术团的花旦、小旦、花脸等专业骨干演员为兼职指导教师,定期到校向师生传艺;从学校具有京剧艺术特长的教师中挑选了23名担任专兼职辅导教师。学唱京剧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优秀曲目育品质
“京剧中蕴涵着孝顺、信义、坚忍、勇敢等诸多品德教育的元素,学生在学唱京剧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选择京剧作为学校文化特色来育人,也是基于这方面的思考。”校长王慧霞告诉记者。
学校从众多京剧曲目中挑选了部分剧情切合学生实际,使人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教育意义深刻的优秀曲目让学生学唱。如《赵氏孤儿》、《儿行千里母担忧》、《打龙袍》、《沙家浜》等曲目,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肺腑,引人入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感恩意识和爱国情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等曲目,除具有励志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外,还具有浓厚生活气息,深受学生喜爱。
处处皆蕴京剧情
一走进校园,就让人充分感受到学校的京剧特色教育。每天早上的校园广播,播报的是京剧知识;中午的“校园之声”,播放的是京剧唱段。校园四周围墙的墙壁及教学楼楼道都建立了京剧文化长廊。就连文化课程也涉及京剧内容,语文课学习有关京剧常识,体育课普及自编的京韵体操,美术课学画京剧脸谱……在兴安小学就读的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京剧艺术熏陶,充分感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开发了“我心中的京剧艺术”校本课程,每学期安排10课时的京剧活动课,成立了校园京剧艺术研究中心,全力推进京剧艺术这一特色教育。
国粹艺术得传承
活动是推进京剧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积极开展京剧才艺展示、京剧知识大擂台、我演唱我快乐、班级京剧小PK等活动,激发全校师生学唱京剧的热情。2006年起,学校又创新性设立了“校园京剧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为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京剧才艺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2010年艺术节上,学生韩瑞雪母子联手演唱的京剧《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那颇具魅力的京剧艺术表演,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学校还不断将京剧艺术向社会延伸,让学生“走出去”参加社会公益演出,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
“让孩子学学京剧挺好的,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在兴安小学就读的一位李姓家长说。
春华秋实结硕果
京剧特色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使京剧艺术之花盛开于校内外。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组录播了该校学生联唱的六段京剧,该校毕业生王晓莉、胡斌荣登北京京剧院和中国京剧院的大舞台,该校学生演唱的《打虎上山》、《小铁梅》、《咏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剧目在潍坊市小学生才艺展示和文艺演出中分获一等奖和特等奖。学校被授予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和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愿京剧艺术这一国粹之花在兴安小学开得更红更艳!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