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报记者 孙松波 通讯员 赵腾腾 冉杰唯
  “我发明的这个机器人叫‘不死小强’,它可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能,用于汽车碰撞后向相反方向运动……”在肥城市龙山中学学术报告厅,一名中学生认真地介绍着自己的发明,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肥城市第一届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暨“龙山杯”机器人邀请赛正在这里举行。
  “学校提供科技创新场地,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凤凰彩票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将兴趣转移到科学探索上来……”龙山中学的一位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介绍说,学校已将机器人组装作为切入点探索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这是学校落实科技立校、科技兴校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
注重科技教育 引领学生创新
  在日常教学中,龙山中学引导学生理性处理科技创新与学习的关系。他们让学生明白,只要敢于思考、方法对路、设计科学,就有机会实现由创意到生产的突破,并有可能设计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同时,让学生知道创新能力与文化课成绩、文理科、性别都没有直接关系。
  正是这份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龙山中学出现了在科技创新面前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的局面。
  在这次大赛中,有三个女孩子格外引人关注,她们是龙山中学初三(3)班的武梦航、李娜和吴若然。作为“女性发明家”,她们的发明充满了家居的温情,但在设计的科学性上却丝毫不逊色于男同学。她们的机器人取名“家庭头号助手”,具有拖地、搬运、播放音乐等多项功能。在比赛中,她们的机器人运转流畅,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优秀辅导队伍 成就学生梦想
  2009年10月,学校购置了组装机器人的大批器件,包括循迹、声控、六足、碰撞、取物等多个门类。
  对于此类机器人器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首次接触,尽快掌握要领继而科学组装就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学校决定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他们选拔足量的辅导教师,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进行培养,并从中选出科技创新能人和领军人物重点培养;聘请校外科技辅导员,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注入助推剂。
  王传哲就是辅导学生组装机器人的教师之一。王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组装机器人的要领,我们先是自己研究,课余凤凰彩票加班加点,掌握了以后,再辅导学生。”
  教师们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对机器人的神秘感,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并不是只会听从话语指令行事的人型机械装置,而是在分析、识别、感应等方面都具有极大优势的智能装置。参加此次大赛的机器人就具有碰撞、声音、光感等多类传感器。
  龙山中学初二(2)班张凯设计的一款循迹机器人,就是通过编写的电脑程序,利用光感传感器,实现了机器人只沿黑色线路运行。从最初认识机器人,到中间遇到各种问题,负责辅导的王老师都是倾心相助。最终,他在比赛中熟练操作机器人进行展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合力支持推动 打造坚强后盾
  “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学校有责任将这份好奇心转化为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龙山中学校长这样告诉记者。为此,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科技创新培养后备人才确立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
  场地和器材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基础,经费投入是场地建设和器材购置的根本保障。学校积极争取科技部门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搞科普,争取省科技馆和泰安市科技馆的对口帮助,争取资金30多万元建立了校园科技馆和理化生探究实验室。以科技创新促进学校发展,龙山中学正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