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育回归 奠基生命成长
发布日期:2011-02-0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246次
本报通讯员 平野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然而,受教育思想、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全国各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青州市积极构建物质保障、考核评价、师资培训、活动课程、城乡协同五大体系,使素质教育呈现出立体推进的态势。
物质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缺乏基本的客观条件,素质教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青州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多方筹措资金,狠抓校舍改造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套这两个基点。
校舍安全大如天。该市积极推进校舍安全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并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
市级为主导。市委召开了2次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推进学校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市委书记孙忠礼、市长韩幸福多次开会调度,经常深入学校现场视察,副市长于冬菊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学校,现场调度、指导。为确保工程扎实推进,2009年市财政共拨款5229万元,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到项目学校。
镇级为主体。主要通过四条渠道投资建校:一是镇财政直接投资;二是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三是政府投资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四是完全市场化运作。
村级为补充。鼓励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投资建校。
“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的实施,确保了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截止到目前,该市总计开工建设项目151个,施工面积42.8万平方米,已竣工项目77个,竣工面积24.1万平方米,在建项目74个,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校舍等总投资7.5亿元。2010年8月19日,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潍坊市召开,青州提供6处参观现场,与会人士给予高度评价。
在加强学校建设的同时,该市大力实施两项设施配备更新工程:一是常规教学实验设施配备更新工程。共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理化生实验室69个,配备器材1200种(件);新建塑胶运动场16个,新购体育器材2000多件;新购音美教学器材2780件;新建图书室70个,购进图书29万册。二是教育信息化工程。共投入2000多万元,新购学生用台式机2800台、教师用笔记本电脑近3000台、多媒体投影设施518套、等离子电视200多台。
内部设施日臻完善,使该市教育的规范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考核评价体系:
重构价值诉求,引领发展方向
考核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导航系统,影响教育的价值诉求和发展方向。
2009年,青州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青州市教育系统年度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这一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考核评价新体系,颠覆了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传统,重新构建了教育的价值体系。此评价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系统的全面性。评价范围包括各镇(街道、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小学、初中、高中、幼儿园五大子系统,涵盖了县域教育的方方面面。
评价目标的多元性。评价目标涵盖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要素,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系统性。以高中系列为例,主要包含:办学理念与境界、资源与条件、班子与队伍、管理与制度、教学与科研、质量与效益、学生成长与发展、文化与育人环境、办学特色与品牌打造、改革与创新。这十个方面分值权重不同,基本上涵盖了学校发展的所有内容。
评价侧重点的发展性、动态性。以考核年度发展、增长和提升量为主,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动态性。
评价主体的开放性、多元性。评价主体包括管理者(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被管理者(学校)、监督者(社会)、直接受益者(学生)、间接受益者(家长)等,改变了以往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己评价的单一模式。
评价结果运用的统一性、权威性。对学校每年的表彰项目均以此考核评价结果为依据,不再进行其他单项考核。高考、中考成绩仅占部分权重,以高考、中考成绩论英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一评价体系运作两年来,引领青州教育驶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师资培训体系:
提升教师素质,提供智慧保障
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力量。两年来,青州市教育局通过实施八大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工程,建立起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队伍培训体系,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结构优化工程。每年考选聘用一定数量的新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和学历结构。两年来共考选聘用新教师493名。
青蓝培训工程。新老教师拜师结对,以老带新,促进新上岗教师快速入门、成长。去年以来,共有446名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
替位培训工程。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到高校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同时高校选派同等数量的大学生到各学校顶岗实习。
名师锻造工程。制定了《名教师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和《名教师评选实施意见》,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中确定100人为青州市名师培养对象,两年为一个周期,培养期满,经考核成绩突出者(约占培养对象的三分之一),被命名为“青州名师”,每年补贴2400元的专项发展经费。
全员培训工程。利用寒暑假,对全市所有专任教师进行培训,每批次凤凰彩票1周。
学历提升工程。主要是与东北师大、曲师大等高校合作,面向骨干教师开办研究生班。对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教师,市财政每人补贴学费5000元,教育局和学校再给予2000元的补贴。
全员读书工程。确定了“重读教育经典,回归育人本真”的读书主题,去年以来,全市所有专任教师人均读书5本。
师德提升工程。制定了《青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了教师师德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
这八大工程的实施,为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阶梯。如今,“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活动课程体系:
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最终通过课程来实现,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青州市尤其重视完善活动课程体系。
2009年5月,青州市教育局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活动课程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意见》,要求各学校以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文体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传统活动、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六大类活动。各小学成立了各学科和课外活动兴趣小组2700多个;各中学成立了舞蹈、合唱、京剧、民乐、书法、绘画等艺术社团176个,武术、科技、摄影、电脑制作、棋类等技能社团104个,文学社、环保社、口语社、诵读社等学术社团92个,田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长跑等体育社团95个,学生社团总数达到467个。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将所有学生纳入其中,每人每年参与活动都在20次以上。
城乡协同体系:
城乡同步推进,力促均衡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农村是难点。农村素质教育难以实施,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便无法实现。
青州市教育局除采取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校舍改造向农村倾斜、师资分配向农村倾斜的“三倾斜”策略外,还提出并实施了建立城乡学校共同体,以教师交流、资源共享为重点,让城乡教育捆绑发展、协同推进,成效显著。
共同体建设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共同体内学校的原有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在此基础上,共同体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包括学校领导交流、教师交流、学生交流。为激励教师参与农村支教,该市规定城区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每月发放交通和生活补贴200元,完成1年支教任务并考核合格的,在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中每年加1分。
目前,青州市21所城区优质学校已与21所农村薄弱学校结为共同体,172名教师参与城乡交流。共同体学校之间开展各类大规模教研和文体活动43次,参与师生3600多人次;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捐赠微机、图书及其他教学设备折合人民币80多万元。2009年,青州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青州市教育局着力构建五大体系,立体推进素质教育,引领教育回归本真,奠基学生生命成长,有效提升了教育的质量、内涵与品位。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