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以发展性督导评价培育学校性格

  “教育均衡也不是一块模板。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所相同的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区域内在整体教育达到一个相对高度上的均衡以后,要推进教育的个性发展。每个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彰显独有的教育个性和文化个性。这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更高层面上的和谐与均衡。”这是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秀德的“均衡观”。
    为此,从2005年起,张店区开始引进发展性督导评价机制,并进行“本土化移植”,成为评价改革的“破冰之举”。
    2006年,张店区教育局设计了“规范+自主”的全新评价模式,发展性督导评价开始在各学校“试水”。学校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可以依据自身发展现状自主设计、主动发展,主动参与评价。这一带有鲜明“校本”特色的评价模式使学校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形成一种“自主和自觉”的发展态势。
    与以往的评价机制相比,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实现了教育评价的“三个转变”。其一,实现了评价标准从“一把尺子”到“多把尺子”的转变。它改变了用固定标准衡量学校、教师、学生的传统做法,为学校提供了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空间。其二,实现了评价周期从“点”到“线”的转变。即由原来一年一次的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注重了及时反馈、反思、调整和改进等功能的发挥。其三,实现了评价主体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师生、家长、社区、行政部门、督学等全员参与,全方位诊断,及时反馈,动态调控。大家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良好氛围中和谐发展、愉快成长。
    多元化评价催开了素质教育的花朵,使张店区涌现出一个个具有独立精神和性格的学校。
  凯瑞小学的“凯风宏远,瑞气日新”、莲池学校的“经典诵读”和“绿色校园”、潘南小学的“金色潘南”、柳泉小学的“清清柳泉”、铁路小学的“火车头精神”以及傅家中学的制度文化建设、马尚一中的物质文化建设、张店二中“以文化经营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区实验中学的“以课程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化特色”等,已成为张店教育一张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作者为肖玉泉、张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