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发布日期:2011-08-0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624次
本报记者 刘婷美
高唐县清平镇邢庄村的学生们如今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脸上写满了快乐。提起新教学楼,他们永远忘不了2009年6月1日儿童节之际,他们收到的那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县政府投资128万元在该村附近新建了一所小学,即清平第二中心小学。学生们从原来水泥檩条、逢雨便漏的旧校舍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
近年来,高唐县将教育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高唐县教育局局长魏丙琰说,“城乡一体化”绝不仅仅是农民身份的转变,更在于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公共资源,教育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学校是乡村最漂亮的地方
近几年,高唐县在学校建设上大投入频频:投资400余万元新建的姜店中心小学教学楼、琉寺镇秦庄小学平房教室已投入使用,新增校舍面积近4000平方米;汇鑫四合小学、赵寨子乡张庙小学、姜店致远小学、尹集北李小学的教学楼,新学期即可投入使用,赵寨子倪堂小学、清平代官屯小学已经开工建设……全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走在乡间,你会发现农村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有的学校的硬件设施已超过城区。
高唐县将农村中小学建设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把学校选址与中心村建设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学校布局,使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农村小学已由2004年的119所调整为58所,农村初中由13所调整为10所;在中学教育资源比较富裕的三十里铺镇、姜店镇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资源整合试点,教师、校舍等教育资源达到了最佳使用效益;3年来共投资330余万元为农村学校配备图书、更新课桌凳、安装取暖设备等。这些措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软硬件的差距明显缩小。
城区学校布局更趋合理
张先生是高唐县第四实验小学四年级一名学生的家长。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在县第一实验小学上学,因为家在北芳园小区,自己在泉林上班,接送孩子很不方便,只好把70多岁的老父亲接来帮助接送孩子。老人身体不好,不过也没办法。高唐县将人和中心小学改建为县第四实验小学后,投资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加强了师资力量。他把孩子转到这里后,孩子上下学方便多了,不用再麻烦老人了,孩子到了高年级可以走着上学了。
2008年8月,为解决城区学生的入学难问题,高唐县委、县政府在原西关小学新建一栋教学楼,改建为县第二实验小学;租赁原文汇中学校舍成立了县第二实验中学,通过公开选拔和公开考聘为这两所学校配备了校长、配齐了教师。2010年8月,该县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将原鱼丘湖中心小学、原人和中心小学改建为县第三、第四实验小学,成立第二实验幼儿园。与此同时,高唐县委、县政府本着“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提出了“初中向城区集中,小学高年级向乡镇集中”、“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思路,2011年启动初中进城工程,3年内完成。经县委常委会研究,今年在城西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时风中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届时,高唐城区初中、小学布局将更趋合理,能够真正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切实解决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全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科研示范校”、“聊城市校本培训示范校”……这是高唐县固河中心小学2010年获得的荣誉。一所农村小学如何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固河联校校长谷金山深有感触地说:“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工程,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我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2008年,根据高唐县教育局的安排,县第一实验小学和固河中心小学结为帮扶对子。3年来,两校互派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各派6名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顶岗支教或跟岗学习。2010年,固河中心小学有8名教师当选市、县教学能手或获优质课一等奖。
为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从2008年9月份开始,县教育局开展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分批进行对口帮扶。第一批确定了城区5所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或幼儿园,对口帮扶一批农村薄弱学校(幼儿园)。帮扶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学习交流、管理干部互派和挂职学习等,凤凰彩票为3年。该活动开展以来,对口帮扶效果显著,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高唐县教育局出台政策,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2008年以来,全县共有68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学习交流,65名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等问题,该县不断加大新教师招考力度,2008年以来,全县共招考286名大学毕业生,将其中260多名教师充实到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为高唐农村教育增添了新鲜血液。随着年轻教师的大力引进,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