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12-09-0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587次
本报讯(记者 孙军)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优质、科学、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构建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深化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为充分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中的领导作用,从宏观战略的高度进行科学规划,减少低水平和重复建设,该区始终采取“课题引领,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强化教育信息化的运行保障,不断探索与区域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协调统一、运转高效。为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专项经费及信息化建设专项投入,仅2011年,区域教育经费投入7亿多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7%,预计到2015年,教育投入达到全区财政总收入的20%。雄厚的财力支持成为区域信息化发展的强力保障。
完善基础建设,创设发展环境。硬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该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网络的融合,优化网络结构,扩大网络规模,提高网络性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强化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稳定。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制定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管理规范、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和应用指导意见,规范管理,强化应用,提高绩效。
优化应用环境,合理配置资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该区注重加强学习资源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促进知识创新与共享,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区域本土特色、支持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支持“学教并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区域教育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目前学校自行购买资源投入大、成效低的局面,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使市南区中小学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和使用资源,充分调动了师生应用资源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开展教改实验,促进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该区以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实验,探索数字化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变革。利用“网上阅卷系统”和“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系统”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基于“云计算”和“电子课桌”的教育应用研究,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办公的需求和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申报区域试点,提升发展水平。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局长赵辉告诉记者,为深入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路径和方法,该区积极申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计划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促进本区教育公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专业队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试点工作。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