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周村区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强区

    本报讯(通讯员 毕研超 记者 崔婧)为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淄博市周村区不久前申报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周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该区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环境支持架构,搭建区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教育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体系,形成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创建教育区域教学新模式;提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培育周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全面提升周村区教育现代化水平。
  据悉,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周村区教体局不断加强研究,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周村区教体局对周村城域教育网进行了一次加大带宽和拓展功能的提升改造。同时,在全区学校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打造“宽带+无线+终端”的城域教育网新构架,使整个城域教育网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带宽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的无缝连接。深入开展创新项目引领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研究,在全区学校引进和普及更多、更好的创新项目,以创新项目应用引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紧紧抓住项目在教学中的融合作用,不断引进和在学校普及更多、更好的创新项目,以项目引领应用,引领周村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发展。
  据了解,为了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平台,周村区积极建设能满足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要求的区域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学校资源的特色发展,突出自主、个性化学习。构建基于云架构的“班班通”教育教学模式和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了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面向学生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以及面向师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等活动。同时,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班班通”信息化设施的配备,为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周村区积极抓好信息化领导能力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开展了网络教研和校本研训,形成成果共享、携手发展的交互教研网络,科学、规范地抓好各项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通过专家的指导引领和与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提升干部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校长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自觉意识、理性认识、规划设计实施能力、成效评价能力。周村区城北中学教师张俊告诉记者:“伴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在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作为一线的实践者与摸索者,我会不断努力打造高效的信息化课堂。”
    “目前,全区中小学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标准多媒体‘班班通’基本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全区借助无线宽带、校园OA办公及平安校园等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转变,积极推进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辅助教学、虚拟实验、移动学习等教学研究,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加快信息化校园创建,培植典型,以点带面,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内涵。”周村区电教站郭传宝站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