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职业中专:“接地气”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12-09-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524次
本报记者 胡怀旭 通讯员 马 堃
8月5日,在金沂蒙集团车间里,记者见到了临沭县职业中业“金沂蒙化工班”参加暑期实习的100名学生。两个月里,他们将接受企业文化、专业技能、就业理念等方面培训。一年后,他们将正式成为企业的员工。
“金沂蒙化工班”是金沂蒙集团与临沭职业中专联合办的“定向班”。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进入企业工作,集团负责定期安排中、高层领导及技术人员到校授课。近年来,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与17所职业院校、31家企业、1家行业学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培训关系,为山东常林、力士德工程机械等11家企业举办定向班,开展“双元制”办学。“定向班”在提高实验实训水平的同时,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合作企业普遍具有待遇高、环境好、保险全的特点,很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今年该校计划招生1350人,仅“定向班”就招生近400人。
“职业教育不是劳务输出的代名词,要善于‘接地气’,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足文章,为本地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临沭县县委书记任庆虎介绍,临沭是新兴的工业城市,现已形成精细化工、优质肥料、机械制造、柳编制品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亟需大批高素质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的潜力很大。据县教体局局长陈庆祥介绍,该县的常林集团投巨资研发及量产的高端液压件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临沭的机械制造业迈入“数字时代”。但为了解决技术难题,集团不得不高薪从德国、日本、瑞典等国聘请专家,培养大批的本土人才已成为企业的迫切之需。企业的“人才饥渴”,促成了县职业中专与多家县内企业开展“双元制”办学。
2009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到临沭职业中专视察,对学生们寄予殷切期望。2010年临沭“两会”上,该县把争创全国示范职业学校写进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启动了职业中专二轮规划。2012年,该县对职业教育提出“着眼临沭,放眼世界”的要求,以创建“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积极实施扩建工程建设。目前,79.24亩扩建项目用地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并已无偿划拨。
进入校园里的“工厂”,只见30余台大型数控机器有序排成两列,80多名“学生工人”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指着这些年龄只有十六七岁操作却十分娴熟的“工人”,校长李守贵说:“他们是我们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他告诉我们,两年来县里共投资1.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仅实习实训方面,就新建了数控技术实习车间、数控仿真模拟实验室、智能电子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今年又投资120万元新建了二氧化碳保护焊和氩弧焊实训车间。值得一提的是,常林集团得知该校高级焊工专业实习需要大量的钢板时,无偿提供钢板近5吨,让学生有了充足的实训机会。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校实施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先后投入30余万元用于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选派3人次到德国、加拿大、美国参加数控技术培训研修,5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60余人次参加了北大青鸟、大宇造船等合作办学高校或企业组织的培训,选派机电、电子、服装、汽修等专业教师70余人次跟随学生到企业实习。
一头连着企业,一头服务农村。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同时,该校创新办学模式,在各乡镇设立了成人教育中专班教学点。这些被称作“农民村头大学堂”的成教中专班每年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00余人次。该县荣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提高柳编质量、扩大种类,每年都要依托县职业中专开展柳编技能培训,培养柳编技术能手。2010年以来,该校为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近千人提供柳编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尽快成为技能型工人。
“选择职业中专,致富道路更宽”已成为临沭县家长和学生们的共识。以前是“三流学生”上职专,现在是“一流学生”争着来。2007年,高级焊工专业国际认证班首批15名学生到韩国大宇集团公司研修,不但掌握了先进技术,而且带回90万元的收入,让学生和家长尝到了上职专、学技术的甜头。
盛夏时节,坐落于苍马山风景区的临沭县职业中专一片生机,校园绿树环抱,人工湖波光粼粼,实训车间里人头攒动,笑靥在5000名学子的脸上绽放。虽然是一所远离都市喧嚣的农村职业学校,近7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为当地输送了近2万名毕业生,全县8成企业都活跃着该校毕业生的身影,每年为县域带来近亿元的劳务收入。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