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里拉练让学生记住坚持与汗水

本报记者 孙军
  8月28日清晨7点钟,已经军训5天的青岛58中760名高一新生从学校出发,以青岛市李沧区白果山为目的地,开始了30公里的长途拉练。或许是天公蓄意要考验这帮15岁左右的孩子,道路是泥泞的,雨滴有些凉意,家长和教师的心变得沉甸甸的:“他们能行吗?”
学生:我们不怕淋
  “初生牛犊不怕虎。”栉风沐雨,学生们反而更加兴奋。在红色校旗和蓝色班旗的引领下,大家排成两路纵队,坚定地走出了校门。
  天色越来越暗,雨时急时缓,风有时大得能把伞吹翻。校学生处主任与全队的14名班主任教师全神贯注地护卫在学生身旁。学生们越走越带劲儿,脸红扑扑的,不少人收起了伞。凑过去一问,他们自豪地甩甩湿漉漉的头发,大声说:“我们不怕淋!”
  上午11点左右,面对这群无所畏惧的“学生兵”,老天也终于认输,雨渐渐停了。学生越走越欢,对着镜头,或招手,或做鬼脸,尽显开朗乐观、活泼顽皮的个性。“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嘹亮的军歌此起彼伏。“要你唱你就唱,不要忸怩不大方……”咄咄逼人的歌声引起了全队的关注,原来是五连和六连在拉歌。看着身边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的学生们,班主任教师张丕荣由衷地说:“苦中作乐,不惧风雨,‘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帮‘90’后不可小觑呀!给他们多大空间,他们就有多大潜力。”
教师:真挚的集体友情在同甘共苦中生成
  高一(10)班班主任教师王立松非常直率:“现在是孩子无所惧,家长不放心。”话音未落,他班的十几名男生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自己早把手机关机了,就怕家长不放心,问这问那,影响拉练速度。
  走在最前头的班主任教师孙帅一语中的:“团队意识只能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几天前还不认识的同学一路下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你帮我拿包,我给你水喝,你搀我扶,互帮互助,同甘共苦让他们亲如兄弟姐妹,班集体意识形成了。
  随行的校医王海燕也被“90”后的坚强深深感动:拉练途中,有几名女生脚上磨出了血泡,贴上创可贴还往外渗血,你让她们歇歇,她们坚决不肯,咬着牙,硬是坚持了下来。一路上,没有一个孩子在校医车上多休息一会儿。
家长:支持学校为孩子创设吃苦耐劳教育活动
  行进途中,一位家长拨通了一位班主任教师的手机:“孙老师,你一定鼓励我女儿走下来。她们这帮孩子得到的关爱太多太多,爸爸妈妈宠,奶奶爷爷惯,就缺少吃苦受累的机会。孩子只有自我管理和加强体质磨练,才能长大成才。”
  “我女儿参加了当天拉练,回家后不但没有向我抱怨,反而说觉得挺有意思的。本来和班上同学都不熟,结果聊了一路,一下子交到好几个朋友。”家长韩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校长:“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大
  “勇于创新,注重实效。”这是青岛58中开展学生活动的显著特点。为确保拉练活动的成功,学校工作可谓细上加细:对学生挨个体检,班主任和军训教官全程监管,校医车随队待命,学校领导早晨5点多就开着车沿着30公里拉练路线走了一圈,以确定沿途没有安全隐患。
  谈到拉练,校长袁国彬告诉记者:“‘温室里的花朵’永远长不大。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我们不但要全力以赴做好教育教学,让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高等院校,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3年后,学生可能对自己做过哪些题、写过哪些文章记忆模糊了。但是,他们会永远记住升入新学校的第一课——30公里长途拉练,记住自己的坚持与汗水……这才是学生享用终生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