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益的东西把孩子“拉”过来

本报记者 宋洪昌 张庆亮
  “我的孩子特别喜欢学校组织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每天放学以后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是写完作业后就拿起跳绳到院子里活动。从最初的跳几下到现在的跳不停,孩子活动量增加了,身体得到了锻炼,吃饭香了,笑容多了,非常开心。游戏活动使我的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我跟孩子的争吵也少了,关系也渐渐融洽。感谢学校,感谢传统游戏。”说起传统体育游戏带来的好处,潍坊市寒亭区实验小学三(6)班学生谭景新的家长很是欣喜。
  而在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游戏等课外活动之前,这位家长的心情却与现在大不一样:孩子放学回家之后,除了完成作业,其余凤凰彩票基本上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游戏、上网,家长着急焦虑,不断地提醒孩子,但许多时候很无奈。
  当今,许许多多的家长也像这位家长一样,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孩子们成为被“抢夺”的对象——电脑、电视、网络、游戏以及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东西吸引着孩子,把不少孩子“拉”了过去,占用了孩子许多凤凰彩票,不少孩子甚至沉溺其中,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家长、学校也在想方设法地把孩子从那些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东西那里“拉”回来,但是不少家长乃至教师、学校时常感到“无力”,并且为此深感焦虑和无奈。更为糟糕的是,不少家长为此与孩子关系紧张。
  如何把孩子“抢”过来,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对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为什么对电视、电脑、网络、游戏感兴趣?怎样才能把学生‘抢’过来、‘拉’过来?办法或许会多种多样,但是对学生们来说,首要的和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便我们将其‘抢’过来、‘拉’过来,也会很快又被‘抢’过去、‘拉’过去。”寒亭区教育局局长刘虎恩一直在思考如何“抢夺”学生的问题,“用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转移学生兴趣点,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视线,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抢占’学生们的课余空间,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不能单纯地采取‘堵’的办法,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堵’与‘疏’结合,通过疏导和引导,将学生们吸引到对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的活动中来。”
  寒亭区的杨家埠既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也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和重要产地,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木版年画之乡”和“风筝之都”等美誉。全区借此在中小学开展走进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和校外生活。区教育局组织人员编写了《寒亭民间手工艺术》等特色教材,介绍风筝和年画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外国语小学等7所区直中小学相继成立了风筝、年画教学工作室,开辟了校外第二课堂,在杨家埠大观园成立了“杨家埠博物馆实践基地”、“杨家埠风筝厂实践基地”、“杨家埠大观园参观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各镇街中小学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发、开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课程,让学生们学习风筝扎制和木版刻制、套色、印刷等工艺,让学生在了解民间艺术、体会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动手制作和操作的乐趣。开元、寒亭等街道中小学定期聘请杨家埠风筝和年画老艺人、制作名家到学校为师生讲解风筝和年画的有关知识,现场解答有关问题,演示制作工艺,并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高里、固堤等镇街中小学还把美术课程与民间艺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艺术节、开展艺术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民间艺术,在家庭尝试民间艺术创作。寒亭一中等学校以“民间艺术体验”为研究课题,开展了以杨家埠文化为载体的“民间手工制作体验教育”研究活动。他们以小课题研究为主,采用调查研究、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凤凰彩票和假期中走进社会,收获知识,收获创造的快乐和课外生活的乐趣。为了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区教育局先后开展了“风筝制作与放飞活动月”、“风筝艺术节”、“风筝现场制作大赛”、“自制风筝放飞比赛”等活动。学生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仅在学校里学习,而且放学之后和假期里,还乐此不疲地投入到风筝、年画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创作和赏玩之中。许多学生课外凤凰彩票专心设计风筝的骨架结构、造型,绘制匠心独具的图案,与同学一起到大自然中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不少学生还将家长也“拉”了进来,与家长一起制作,一起欣赏和玩耍。
  12岁的孙正卿是寒亭区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过去是一个让老师非常头疼的孩子,调皮、喜欢搞恶作剧,学习成绩差。但是,风筝扎制引起了他的兴趣,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家中,他一旦投入到扎制风筝的事情里,就表现出少有的专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仔细。后来,经过老师、家长的顺势引导,他进步很快,学习、做事变得越来越专注。
  无事可做才有可能生“非”。学生没有感兴趣的有益的事情可做,就容易被无益甚至有害的东西“拉”过去。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占领”学生的课外凤凰彩票和空间。
  寒亭区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让传统体育游戏走进学生的生活,既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又让学生在课外有了感兴趣的活动项目。
  “生活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的学生,很少接触到父辈、祖辈童年时的体育游戏,而这些游戏活动方便、乐趣无穷,在与电视、电脑、网络争夺孩子时更具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游戏能够让学生找到童年的快乐。”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明华说。该校提出“重拾父辈儿时的欢乐”,收集了放风筝、打秋千、捉迷藏、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跳房子、扔沙包、抖空竹等30余种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并对这些活动的类型、玩法等进行整理,首先确定了跳绳、踢毽子、抖空竹三项民间游戏活动作为首批学生学习、活动的项目。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民间游戏活动的兴趣,学校鼓励学生创编游戏,开展竞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校园民间体育活动吉尼斯”挑战赛,为“校园民间体育活动吉尼斯记录”获得者颁发奖杯和证书。自从开展这项活动以来,课间的校园里,放学后的住宅区里,就有了学生们游戏的身影。学生放学后回到家,时常邀伙伴在住宅楼下玩游戏,不再像过去那样趴到电脑前面了。不少学生不仅满足于会玩,还对游戏形式不断创新,将游戏玩出了新花样。譬如跳绳,不少学生从单人跳发展到双人跳,从跳短绳发展到跳长绳,从单纯跳绳发展到边唱儿歌边跳等多种形式。学校还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锻炼身体,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寒假期间,学校设计了“红红火火过大年——舞动寒假”活动,让每名学生利用压岁钱买毽子、跳绳和空竹,与家长一起“舞动奇迹,做精彩的一代”。
  传统游戏吸引住了学生,也缓解了许多家长的焦虑和无奈。“过去,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视、电脑前面,我的心里就不安,不得一遍又一遍地吼叫:‘到点了,赶紧下线!’或者是催促孩子:‘快关上电视,休息一下眼睛!’现在,因为孩子迷上了传统游戏活动,一有凤凰彩票,不是跳绳就是踢毽子,有时候还拉着我去‘陪练’。”寒亭区实验小学一名学生的家长高兴地对校长杜纪涛说。像这位家长一样,许多学生家长发现了传统游戏“抢夺”孩子的力量:“孩子写完作业,再也不是窝在家里看电视、打电脑游戏,而是呼朋引伴地在小区里玩体育游戏。”“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单一,在一起玩耍的凤凰彩票少了,游戏的空间小了,同学间的课间游戏除了网络游戏,就是根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动作。现在可好了,孩子有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少玩网络游戏的活动了。”而更让不少家长没有想到的是,游戏活动还拉近了自己与孩子的心灵距离:“和孩子一起踢毽子、抖空竹,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
  种上庄稼,土地才不会被荒草占领。
  在寒亭,许多学校想法抢先在学生的土地上“种庄稼”,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动手活动和实践活动。在寒亭区实验小学,学生们的课外参与活动常年不断,5月份是科技艺术月,开学后第一周是校园文化节展示活动,寒假期间是“魅力春节秀”调查实践活动,12月份是艺术风采月展示活动,等等。为了参加比赛,学生们利用课余凤凰彩票,自己从网上搜集资料,从家里找材料,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设计各种创意作品,并不断创新加工。为此,学生们很少有凤凰彩票玩电脑了,一有空余凤凰彩票,就完全沉浸在实践的快乐和创造的幸福中。一名三年级学生在历次创意大赛中都获得手工制作一等奖,他制作的环保服、机器人、太空舱让同学和老师啧啧称赞。他母亲高兴地对老师说:“孩子长这么大,除了电脑游戏,从没有这么痴迷过什么事。可是为了做好环保服,他跑遍了所有亲戚家,寻找能用的彩色纸箱、塑料盒,在书房里堆了许多材料。你们要是多搞些这样的活动就太好了。”
  高里街道东南孙小学地处生态湿地,有悠久的草编、柳编历史。该校就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让学生学习草编柳编。学校将当地的草编厂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草编厂观摩和学习,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亲自动手编织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精巧的柳编花篮、松软的玉米皮地毯、蒲草编的草鞋草帽、麦秸秆编的团扇花插,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五年级学生程冰倩在家里经常动手编果盘等蒲草制品,有时候拆了编,编了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小姑娘满脸骄傲:“真没想到水沟中的蒲草可以编这么精美的工艺品。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宝啊!”不少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自从喜欢上草编柳编之后,看电视的凤凰彩票明显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