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呈祥:营造理想“教育生态”

本报记者 宋洪昌 康希福
  德州市实验小学校长刘呈祥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办一所让学生喜欢,让教师幸福,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学校。当然,这所学校也应该是自己感到满意的学校。
  在他的心目中,这所学校应该就像具有良好生态的大自然一样,能够为其中的每一个人提供一种理想的工作或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人能够获得生命成长与提升所需要的那些东西,让每一个人的生命在这里逐渐变得饱满和丰润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在不断地思考着、实践着,同时也在收获着。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沙哈尔关于幸福意义的这段话,让刘呈祥有一种被深深触动的感觉。他觉得,在本·沙哈尔关于幸福意义的解读里,有他一直在寻找的某种东西。随后,他把能够找到的本·沙哈尔给学生们上幸福课的视频资料都细细地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些思考和观点与本·沙哈尔关于幸福的论述不谋而合。
  “对教师的‘幸福教育’太重要了,太迫切了。”他说,本·沙哈尔的观点和做法给了他很大启发,让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要唤醒教师的职业良心,必须首先帮助教师建立幸福观。”
  在刘呈祥看来,教育是一项奠基生命的事业,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当孩子背上书包走进校园,开启他生命中新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幸福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与教师是否幸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位内心充满幸福的教师,会懂得分享,会习惯感恩,会以一种向上的状态面对自然、社会和他人;一位感觉不幸福的教师,看到的更多是痛苦,心中更多的是不满,他会习惯于将自己的痛苦和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因此,只有教师感觉到幸福了,才会将幸福传递给学生。
  让幸福在老师心中“开花”,在家庭和学校里“蔓延”开来,进而延伸到学生的身上。这是刘呈祥的一种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幸福教育”在实验小学办学的多个层面上一步步延展开来。
  每学年开学前的全校教师工作岗位调整,是关系到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安排得当,会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安排不当,就很可能引发教师的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影响到学生的利益。因此,每一年,刘呈祥都很谨慎,在安排每位教师的工作时,既考虑如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又考虑教师个人的情况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对于需要调整岗位的教师,他都坚持一对一地与教师单独谈话。“有困难吗?”“能克服吗?”“需要学校做什么?”这是他与老师们谈话时习惯说的三句话。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教师感受到了来自校长的尊重和期望,校长也感觉到了来自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每当一位教师愉快地接受工作安排,微笑着走出校长办公室的时候,刘呈祥都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既来自于教师的信任,也来自于他看到“每位教师能够开开心心地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因为他相信,只有有了教师工作的顺心和舒畅,才会有教师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在刘呈祥倾心建设的教育生态里,“幸福教师”成为学校生态文化的一部分。在他对老师们幸福心态的关注里,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温馨的提示、一声充满温情的问候,都成为教师们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的一种引领。每年放寒假的时候,在布置完工作之后,刘呈祥忘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提醒和倡导老师与家人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春节。他半开玩笑地跟老师们说:“咱们女老师要拿出好媳妇的样子来,请公公、婆婆来城里过节,或者去农村陪公公、婆婆过节,多干家务活,让他们夸夸咱这当老师的媳妇如何贤惠能干;男老师也要多陪陪岳父、岳母,记得多带上些礼物,让老人们觉得咱当老师的女婿知书达礼、很优秀。”就这样,在老师们一阵阵的掌声和笑声中,对快乐和幸福的价值引领也就水到渠成了。每年过完春节回来,刘呈祥忘不了和老师们拉拉家常,问问老师在哪里过的节,家里的老人身体咋样。他说,教师幸福了,家庭才会有幸福;家庭幸福了,教师才会有幸福。教师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也会把这种幸福带到学校里来,带到孩子们中间去。
  不断地“提醒”,持续地引领,让教师们对幸福的感觉越来越“敏感”。于是,那些以往被老师们有意无意中忽视或者忽略了的点点滴滴的幸福,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老师们的心中。一位教师感冒了,嗓子沙哑疼痛,讲课的时候还不时地咳嗽。但是,她感觉这天学生们在她的课堂上听得特别认真,这堂课的纪律也比以往任何一节课的纪律都好。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个小男孩跑进办公室,将一盒柚子茶放到她的手上,并嘱咐说:“老师,我知道你嗓子哑了。这是柚子茶,能去火,你一定要喝。”感动之余,这位老师在题目为《生命因你而更滋润》的随笔中写道:“此时此刻,我真想拥抱一下这个平时有些调皮的孩子。喝着孩子送给我的柚子茶,不仅滋润了我的喉咙,更滋润了我的心田。其实,老师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孩子的生命也在滋润着老师的生命。”
    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受到关注,都得到尊重,享受到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和权利、公平与公正。这是刘呈祥认为一所理想的学校应有的品质,也是良好的教育生态应有的特性。他说,生态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生物间相互联系,生态平衡,共荣共生,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生态学中,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要营造这样的环境,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做到眼中有人,还要做到心中有人,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时时处处考虑到人是否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了尊严、平等和幸福。”
  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人性温情,也就有了他对办学方式的理性思考和选择,更有了他对一个个教育细节的关注。
  有一年,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准备举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一开始,组织者按照以往的惯例,限定每班15个名额。结果,有一个班级,先后至少有20位家长托关系、找门子要求自己的孩子入队。刘呈祥觉得这样的做法有问题。他说:“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校园,怎么能分出孰优孰劣呢?如果我们过早地将孩子分类,势必对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无情的打击。”从此以后,在实验小学,学生的入队有了新规定:所有一年级的孩子只要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他说:“《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就是这样规定的,不附加其他的条件。而我们自己在孩子入队上制造了门槛,提高了条件,这是不对的,也是违背教育要求的。”
  有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有了对学生的关注与呵护。
  实验小学地处城区繁华路段,学生有3000多人。过去,一到放学凤凰彩票,校门口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既影响了道路交通,又给学生的放学安全造成了隐患。怎样才能既有利于学生放学时的安全,又有利于家长接孩子放学时的方便?不久,全校各年级同一凤凰彩票放学就改成了错时放学——上午一、二年级11:10放学,三、四年级11:20放学,五、六年级11:30放学。同样,下午放学时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依次延后10分钟。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放学的时候,大门口再也不拥堵了,家长接孩子也安全了。
  在实验小学,每位教师的生日日期都被刘呈祥标注在了他办公室里的那本台历上。每一位老师过生日那天,刘呈祥都忘不了给这位老师发去一条祝福和鼓励的短信,并且派人送去一个大大的蛋糕。为了不致于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教师的生日,他就在自己的手机上设置闹铃加以提醒。如果遇到放假或者出差,他会提前给在此期间过生日的老师写一张祝福卡片。“感谢校长在繁忙中还记得我的生日,我会更加努力。”他给予了教师关注和关爱,教师回报给他的是感动和工作的尽心努力。有的老师深有感慨地说:“想不到,我在校长的心目中这样重要。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每年新学年开学前,哪位教师的孩子该上学前班了,哪位教师的孩子该上一年级了,刘呈祥都了如指掌。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主动问老师有没有不好解决的问题。一旦老师有需要,他会全力帮忙。他说,在一所学校里,只有在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情感上尊重老师,把铁的制度、活的机制和灵活的方法有机融合,将严密的制度管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有机统一,才会营造出教师主动工作、舒畅工作的良好氛围。
  除了人文关怀之外,还少不了制度,因为学校内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自觉和自律。但是在运用制度的时候,刘呈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少用惩罚,多用奖励,奖励那些做得好的老师。他有一个观点:用短,短更短;用长,长更长。他认为,学校要多找老师的优点。特别是对青年老师,更要给他们多找优点和长处。如果校长动辄批评,这一个缺点,那一个缺点,教师就会一头雾水。凤凰彩票长了,教师就没有信心了。但是,如果能够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正确对待教师的“短板”,不是揪住不放,而是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帮助教师将“短板”变长,那么教师就会在不断的成功之中成长起来。
  今年秋季开学的那天,当德州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走进校园时,惊奇地发现,刚刚过了一个暑假,学校就“变了模样”。教学楼内,从门厅到走廊,从楼梯台阶到扶手,从天花板到灯具,处处焕然一新,完全变成了他们喜欢的样子。一年级的教学楼内,墙壁全部变成了彩色绘画图案,有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走在里面,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的世界。驻足在这个童话世界里,孩子们收获了一种不曾拥有的快乐。而高年级的教学楼的设计则是自然生态主题,该主题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每个楼层诠释一个季节的景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种色彩和景致既反映一年四季的变化,也寓意学生循序渐进的成长规律。
  原来的楼道是白色墙体,色彩单调,千篇一律,刘呈祥一直觉得缺少了一种孩子们需要的东西。“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生态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应该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才能让墙壁说话?怎样才能让花草含情?怎样才能让校园的环境变成一本教科书?这是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让孩子在舒适温馨并且富有教化作用的环境中成长,这是学校的责任。”刘呈祥说,他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的凤凰彩票,实施学校环境改造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学校整体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把学校环境建设得更优美,更舒适,更有益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色彩斑斓的楼道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种优美舒适的环境,也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种教育,潜移默化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从孩子们走进教学楼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学校举行“爱护校园环境——拒绝泡泡糖进校园签名仪式活动”,全校3000多名学生郑重地在倡议书上签字,承诺以自己的文明行为保护漂亮的地面、洁净优美的环境。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在他们喜欢的楼道里,看到孩子们好奇地欣赏着墙壁上的绘画,刘呈祥有了一种成功的满足。他说:“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在学校里,即使看似简单的小事,如果用心去做,都是珍贵的教育资源,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育力量。”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3个人可以走得更远。”刘呈祥很喜欢这句话,也不止一次将这句话说给老师们听。他希望老师们能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如何让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迈得更快的道理。
  他说,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这种成长环境其实就是一种有利于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人文生态。
  有了这样的思考和认识,也就有了全方位的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的建设行动。
  依托研究课题,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成员不仅有学校的名师,还有国内的知名专家、名师。工作室采用“解决问题”模式,引领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名师引领课”、“学科探究课”、“案例研讨课”等不同形式开展研究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不交流不进步,不分享不精彩,不碰撞没灵感”,在这里,研究、思考、持续改进已经成为教师们的一种工作方式,成为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如今在实验小学,读书、学习、思考、研究、交流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科研兴校暨读书论坛”年年搞,年年带给老师们不同的收获与启发。读书读得怎么样?收获如何?论坛上,6名主持人分章节引导教师分享经典教育名著,或讨论,或解读,或提问,或争辩,气氛热烈,精彩纷呈。一年又一年,书读了一部又一部,交流研讨活动搞了一次又一次,教师们的眼界也随之一步步打开,思想的境界也一步步提升。《静悄悄的革命》、《第56号教室的奇迹》、《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优秀的书籍影响着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滋润着教师们的生命。
  刘呈祥认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应该突出教师个人的价值实现,追求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在规律上探幽寻微,在方法上独辟蹊径。为此,2010年,学校加入了由多位专家和名师共同主持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中国项目组(LDC)”,成立了学校LDC项目研究室。该课题主要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不同层面建立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策略和途径,通过引导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和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习。他亲自带头进行LDC的策略研究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每天在学校展示板上亲自书写2~3条日常所用、简单易行的教育教学小策略。此举深受教师和学生们喜欢。各年级组分别成立以学科内容为主的学习发展共同体,大家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