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本报记者 管恩武 通讯员 翟李红
  “书香校园”建设仅仅是为读书而读书吗?在市内各学校图书配备基本到位后,栖霞市的教育决策者们有了新的规划。
  书香之“香”虽来自书中,却为“化人”而来,其“香”当是以书为源的环境之香、书籍之香、行为之香、情操之香。读书当然要融入学校的生活,融入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融入师生的学习与成长。
  2011年,栖霞市教体局在深化常规管理工作会议中提出“发展学校、成就教师、幸福学生”的管理目标。这是常规管理工作由外延的校容校貌、规章制度向内涵“人”的幸福、成长的重大转变。“书香校园”建设成为破解向内涵发展转变难题的一个突破点。
用书香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
  栖霞全市统一专设阅读课,每周一节。他们探索出五种阅读课型:推荐读物课、阅读方法指导课、自由阅读课、阅读汇报课和阅读欣赏课。五种课型互为因果,有机结合。
  随着该局“书香校园”建设方案的下发,学校环境、班级文化、校园广播等各种氛围都迅速营造起来;“好书赠阅”、“购书报销”、“书香班级”评选、阅读升级工程等各种机制也建立起来;“第六大类图书”开发、学校读书节、师生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庙后学校是大山沟里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很小,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学校图书室——小学部和初中部各有一个图书室,藏书达3万余册;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放置图书100余册,一个月更新一次。平均算下来,每名学生一个月大约能看10本书,而师生所积累下的读书体会、感悟已汇编成册,达60余册。
  庄园中学提出“耕读守恒,敦品思远”的校训,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探索出“一体两翼”式读书体系。所谓“一体”,是指实施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两翼”,是指“读书环境”和“读书活动”。他们每天利用上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凤凰彩票,分时段诵读经典,每周对必背篇目进行书面检查;每周一次“阅读之星”评比;每月一次“书香班级”评选。在一年凤凰彩票里,他们已坚持评选了十期“阅读之星”、两期“阅读小学士”、一期“阅读小硕士”,评选了9个“书香班级”、8个“经典诵读优秀班级”。
  众多教师在这浓厚的氛围中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今年参加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的大庆路学校王建波老师说:“我以前有一个毛病,脑子一不思考就犯困。今年一年,我没犯毛病,上完课我就找《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等刊物看,学习借鉴好的教学设计理念。这一年我看的优秀课例超过过去5年看的!”
  活跃的读书气氛漫透到栖霞广袤大地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中。教室内“好书推荐”栏下,大家以“跟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办公室内,教师们有的在静悄悄地备课、反思,有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
以读书活动带动学校发展
  在读书活动中,栖霞市教体局还围绕推进学校管理下功夫,把掌握管理知识以及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提高执行力作为重点,突出了读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力求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用心去谋事和干事、用心去敬业和乐业的良好风气,强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责任文化是在学校的发展变化中提出来的。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所处的地位很尴尬,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城里的学校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好,我们难比;农村的老百姓家家有果园,每年收入很丰厚,我们教师也难比。面对物质层面的匮乏,我们唯有从精神上自励自强。”蛇窝泊中心小学校长刘俊很实在地谈着该校建设责任文化的缘由。
  在一个月的凤凰彩票里,全校教师阅读了学校推荐的《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和《忠诚胜于能力》两本书,将责任植入头脑。年轻的刘老师头脑灵活,看着周围的人守着“全国最大的苹果批发市场”发财,萌生了辞职经商的念头。她本想拉着一伙年轻教师一起干,却没有人愿意跟从。“经商确实能发大财,但既然已经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有教师的追求。教师有教师的价值,让我丢下班上的学生,我舍不得呢。”听到朝夕相处的同事这样说,那些“责任”、“价值”等平常听不进去的字眼很自然地浮现在刘老师的脑海,她犹豫了。学校读书活动开展起来后,刘老师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抉择——教师是充满诗意的职业,每日听到学生的笑语,或一声“老师好”,就是一种幸福。在这种与学生相处的幸福中,她成为学校的骨干。如今,虽身患疾病,她仍坚持上课,只因为“放不下班里的孩子”。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庙后学校全校教师都认真读过,交流过体会,进而把“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落实到了行动上。他们“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得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得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把强化学校常规管理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
  如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学校就宿舍纪律卫生、宿舍管理标准、教职工值班等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按规定对值班教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一月一公布,期末与个人年终考评挂钩。再如,在该局开展“霞光读书工程”系列活动中,局方案到学校后,学校设计实施总方案,各分管领导再制定子方案,从组织机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人员分工等方面一一细化,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
 如今的庄园中学,是去年10月由城镇中学原大庆路学校和农村中学原庄园中学这两所初中合并而成。城乡两所学校差距较大,师生观念不一,互挑毛病、专盯问题、专议问题成了谈话主流。两校该怎么融合?新任领导班子的对策是:在书香中融合。在一年的凤凰彩票里,全校从环境营造到机制创建到各种活动开展,书香充盈着校园。一年下来,闲暇凤凰彩票读书的多了,琢磨人的少了。读书,让两所不同背景、不均衡发展的学校很快地融合。学校领导深有感触地说:“从最初的引导,有时有一点逼迫,最后形成共识,进而自觉读书,变化在每一天里。师生‘静’下来了,教师间的口角渐渐消失,代之以如何激励学生读书的策略讨论。学生的上课纪律、行为习惯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融合,分不出属于哪所学校。”
师生在读书中感悟与成长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栖霞市教研室将“书香校园”建设确立为研究课题,立足各学科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主体,将教师与学生吸引到学习、研究中来。
  小学和初中着手进行了系列主题性课堂教学的研讨,从学校到教研组到教师,均围绕着各学科的主题进行思考、实践与反思。今年3月份始,全市全员参与进行了联片课堂教学展评,历时两个多月,共展示了400余节课,形成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新学年又开始成果的实践完善及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新主题的研究。
  走进实验中学教师办公室,你会发现这里静悄悄的,教师们或备课、批改作业,或撰写教学反思,或准备教研活动的发言,身边随手放的是供学习和查阅的期刊,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精彩处被摘录下来……没有要求,没有评比,却都在紧张地忙碌着。“现在不读书不行,学生的提问范围很广,不读书常被问倒;教研活动时要发言,不学习没话说……”实验中学王华英老师告诉我们。
  实验小学的读书分享会已经举办了6届,每届分享会的主题都在不断地深化。从起初的师者论到“我的教学主张”、“我的成长故事”,再到“教师诗意的职业”……每次分享会后,学校都会编印一个集子发给教师。从最初的“要我读”到现在的“我要读”,再到每日中午的读书习惯养成,一批青年教师在阅读中渐渐抵达教育教学的核心地带,提升了职业境界和专业品质,快速成长起来。在走过的16年的教学生涯中,前十年杨晓华老师一直重复着看教参、写教案、照教案上课的“规定动作”。与读书为伴,她仿佛一下子知道了“原来教材也可以修改,原来每日教学后坐下沉思就是反思”。她充满好奇地感受着变化,更如饥似渴地学习名师课例、实录、经验。2008年,她参加烟台市优质课评选,荣获一等奖;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获得了该组的第一名。山沟里的教师参加省里评选能获得如此的好名次!消息传来,惊讶一片。
  学生的读书,是按照学期做好读书活动规划,按照年级形成读书活动阶梯,从易到难。一、二年级侧重于认知,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国童话故事精选》等;三、四、五年级侧重于感悟,读《爱的教育》、《昆虫记》等。六年级,儿童文学类的读《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学学同龄人的纯真大气、率直友爱;战争题材的读《邱少云》、《黄继光》,学学先辈们的铁的纪律观念和勇敢的气概;名著类的读《爱的教育》、《繁星·春水》,让学生能体会到关爱,并能关爱他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有相对难度、深度更大的推荐书目。随着必读书目的推荐,学校结合各年级的德育和养成教育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感悟交流会,由班级到级部,层层推荐优秀感悟作品,从而实现了由书籍教育学生、让学生感染学生的德育过程。相比过去教师的说教,“阅读中的德育”润物无声,更见成效。
  林钰明是蛇窝泊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曾是村里公认的“皮”孩子。自从第一次从班级图书角借阅了一本《八十天环游世界》后,他就被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从此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图书室、图书角借书,到书店买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文章在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奖,还曾在《齐鲁晚报》上发表过。这几年,他变了,连说话、走路都大大方方了,拿村里人的话说就是“有出息了”。
  读书也由学校渗透到家庭中。各个学校的学生在假期里都背着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回家阅读。慢慢地,很多学校也开辟了家长借阅的通道,那是应家长的需求而开通的。更多的家长开始领着孩子去买书,跟孩子一起读书,甚至展开了比赛。“这个月我比爸爸先读完了《爱的奉献》一书,爸爸奖励我一套《明朝那些事儿》。”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孙高远同学很自豪地向老师报喜。
  与此同时,很多学校适时开展起“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每月进行总结,并以喜报的方式发给家长。小小的喜报,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去蛇窝泊中心小学采访那天,采访结束时已近中午,记者一行步入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农村的餐馆很简朴,一进门,醒目位置挂着的却是一张读书喜报——“您的孩子牟秋霖在十月份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被评为读书之星。特此祝贺!”原来,这家餐馆是蛇窝泊中心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开的。大家坐在喜报下就餐,感受到了家长的那份荣耀,也感受到了栖霞市开展读书活动影响之深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