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雏鹰展翅翱翔

本报记者 赵元平 通讯员 宋玲
  今年9月,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在深圳市举办。邹平县的《开展机器人教育打造县级教育品牌》和《邹平县教育城域网内部资源建设》两个项目被省教育厅选拔代表山东参加了展演活动。一个县有两个项目代表山东参加展演,其成果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这是对该县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巨大鼓励。
  在2003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中,首设了机器人竞赛项目。全省各级电教馆开始组织人员外出学习,邹平县也加入了机器人教育的探索行列,先后派4名教师赴上海一家教育机器人公司学习,购进第一批机器人。为了让更多教育工作者了解这一新兴教育技术,县教研室当年组织了邹平县第一届电脑机器人竞赛。其间,全县中小学校长观摩了比赛。该次比赛,参赛队伍只有4支,比赛项目也只有机器人灭火一项,场地也甚为简陋,但该活动却在全县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此,机器人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了邹平大地上。
  2004年2月,县教研室组织9所学校的11名信息技术教师再赴上海参加培训,同时,全县购机器人50余台,并聘请机器人专家展开了大规模的培训。同年5月,该县的7支代表队代表滨州市参加全省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和最佳组织奖1个。自此,邹平县的机器人教育影响逐步扩大,在省内外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社杯”机器人竞赛在该县举办,邹平县再次代表滨州市参赛,并取得2个第二名、8个二等奖。喜人成果促进了机器人教育在全县中小学的进一步开展与普及,邹平的机器人教育开始了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普及教育的实践。
  2006年以来,县教育局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借鉴潍坊等地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将机器人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对率先建成“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实验室”的3所学校,分别奖励了1个机器人仿真实验室;对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指导学生获得市一等奖以上的首位辅导教师,给予县级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称号,在评优和晋职中优先考虑;对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省一等奖或全国三等奖以上的初中学生,在中考成绩中加20分,获省二等奖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中加10分。
  在有利政策的引领下,各学校积极支持活动的开展,收获了最为甘甜的硕果:邹平县实验中学于2006年7月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初中组冠军。
  在政策激励和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机器人教育在邹平县各中小学已经蔚然成风,邹平的机器人教育,也逐步形成了享誉省内外的特色教育品牌:机器人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目前已有专职教师11名,教学能手23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兴趣浓厚,具有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的学生,自2006年至今,该县相继有15支代表队在不同比赛项目中获得全省冠军并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取得辉煌战绩;梁邹小学、实验中学、明集镇初中、黛溪中学等学校的机器人教育出色,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更为欣喜的是,邹平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现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5名学生,组建了一个大学生机器人研究小组,正在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展开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