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示范教研品牌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赵亮
  为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加强我省基础教育教研机构建设,我省于2012年末启动了对全省基础教育示范教研机构的评估活动。
  整个评估活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主要从思想与作风、机构与人员、制度与实施、工作与绩效、创新与特色五个方面对各地市推选出来的优秀区县级教研机构进行了评估。
  经过8天紧张忙碌的工作,6个专家组对全省首批37个区县级申报单位开展了评估,在听取自评汇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评估指标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档案调阅和实地查看,共听取市、县(市、区)教研机构的汇报53次,教师抽样座谈1110余人次,个别访谈教师560余人次,收集教师调查问卷2430余份;与教研员座谈370余人次,教研员个别访谈185人次,收集教研员调查问卷1110余份。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但展现了各级教研机构扎实、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和教研水平,而且反映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注重发挥教研机构的专业优势,强化教研机构在课程实施工作中的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作用。区县教研机构作为深化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基层生力军,都能根据本地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努力转变教研方式,为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和效益、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学工作均衡优质发展作贡献。实事求是地讲,作为服务一线基层教学的队伍,区县教研机构是一支讲团结、负责任、肯钻研、善思考、能战斗的队伍,是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的队伍。
  笔者认为,我省区县级示范教研机构除了在思想与作风建设、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方面做好示范引领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有效落实课程管理、研究高效课堂、加强考试规范、探索多元开放评价体系,体现了教研机构“科学管理”的职能。
  教研机构的管理职能涵盖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和作业管理。区县教研室作为基层教研教学管理者,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影响、课程开设的指导、规范考试的监督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以课程管理为例,示范教研机构要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作为推进课程实施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加大管理力度,指导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健全课程管理网络,逐步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开放、多元、有序的新课程体系。通过调研、视导、抽查,检查组发现各教研示范机构对辖区的课程实施情况均进行了专项督导评估,建立了重点特色课程建设成果交流活动和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办法。
  以考试规范和管理为例,示范教研机构要做到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杜绝辖区内各级学校违规办学考试现象。加强质量检测和考试评价研究,对辖区内学校的课堂、作业、教学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监控,使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要通过教学视导、教学调研、教育巡视、命题研究及培训、课堂观察等方式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反馈,让各学校准确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学校建立“多把尺子量学生”的评价观,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整体的教育质量观。
  2.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推进教学改革和重难点课题的解决,体现了教研“潜心研究”的专业作风。
    区县基层教研机构的专业水平和优势的发挥在于实践性、实用性、推广性等微观问题的快速解决。譬如,研究如何开展主题鲜明的基于课堂问题解决的、基于骨干教师培养的、基于答疑的、基于评教的、基于课例的专题教研活动,活动载体基本立足于学科教研。
  示范教研机构教研员的研究职能基本完成了从学科教研到学科教研与课程研究相结合的转变,从关注教法研究到关注学法研究的转变。教研员在着重提高学科研究水平的同时,加强了对跨学科、学段的调查研究,对宏观理论与微观课堂实践有效整合的研究,对学校课程改革整体实验和学校管理的研究,对课程实施的研究。如针对学校的问题进行研究、比较、分析、论证,研究已经具备的基础,需要哪些帮助,确定学校发展“生长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研究如何加强过程指导、宣传提升,推动教育教学理论成果的转化,促进学校的研究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出成果。
  3.通过开展学科网络跟进式教学指导、联系学校、蹲点包校等形式,体现了教研“精心指导”的理念。
  示范教研机构基本完成了从指导教师教学到指导教师发展的转变。示范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做到了将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注重使用现代信息方式,拓展教研手段,丰富研究层次,提升强化内涵。
  示范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应是“复合型”、“学习型”兼备的教育专家,具备理论指导与实践示范的水平和能力,实现对教师宏观的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的专业引领。通过联系学校、驻教送教和蹲点包校,集体和个体、蹲点和常态的“双轨并行”,走进课堂,直面问题,以真心实意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在调研视导基础上实现教、学、研结合的提升,帮助学校攻坚克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4.通过“下水课”、“示范课”、典型培养、经验推广、菜单式服务,展示了教研“热情服务”的水平。
    示范教研机构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成了从“重评比”到“重示范”的转变,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引领作用。
    教研员做到了理论和实际接轨,通过上“下水课”、“示范课”,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用自身的体验发现梳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示范教研机构实现了从服务少数教师到为全体教师服务的转变。通过加强教师分层次梯队建设,优化教师人才结构,加大全员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示范教研机构和教研员注重搭建区域内外服务的桥梁、交流的纽带,发挥区域教研、联片教研、城乡共同体各自优势,加强校际、城际交流研讨,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省级示范教研机构应因地制宜,立足学校实际,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扎实推进区域性教研工作,积极探索地域特色教研模式。同时,注重打造示范教研品牌,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