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协作体: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的新平台

临沂市罗庄区教研室主任 陈炳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发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很难真正实现有效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成了制约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瓶颈。
  2008年,临沂市罗庄区教研室开拓性地在全区推出跨校区域联合教研的举措,正式开启了校际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每片区教研协作体设有主席单位,组织各学校进行问题梳理,对其他协作体成员从学校发展层面、教师个体层面和学生培养层面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托这一工作网络,东区、南区教研协作体依托名师、名校,采取校际联动、区域推进的策略,充分挖掘每一所学校的潜力,根据各学校在培养教师方面的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同类型学校以合作者的身份互相交流,通过任务驱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教研协作体的成立,解决了校内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各校文化沟通和融合,各协作体单位取长补短,为全区教研管理提供便利。整合、优化了片区之后,也改善了因教研员不足带来的一些问题,教研员指导更方便快捷。
  2010年,教研平台的开通,让我们借鉴网上协作组、专题讨论区的活动方法,成立了教研协作体内的协作组和专题讨论区,实现了网上异地同伴交流、名师专业引领等网上教研,校际教研实现了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研模式有效地克服了问题积压、理论与实践脱节、工学矛盾突出等缺陷。具体做法是:
  1.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实行协作体学校“集体研课、分工备课、资源共享”的备课方法。教师们在友好、合作、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研课能力,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2.网上论坛,问题交流。分两种论坛形式进行,对共性问题,分别由四校教研组提出一个研讨专题,四校教师回帖参与;为了提高实效还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研讨专题,组内成员研讨回帖。
  3.网上评课,共同提高。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我们将收集的优秀课例和学校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挂在网上,供教师品评。这样的评课活动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实现同步研修。教师们能在此过程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几年来,借助教研协作体这个平台,罗庄区域教研氛围浓厚,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大提高,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协同发展、均衡发展,连续7年获得“临沂市教学工作先进县(区)”称号。仅2012年全省初中优质课评选,罗庄区就有7个学科7位教师代表临沂市参赛,均获得了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