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中专:“三驾马车”拉出办学活力

本报记者 孙世杰 通讯员 刘军 延风
  今年,高密市人才招聘展会爆出了冷门:高密中专的学生无一人到场。很多用人单位急忙打听:中专的学生都到哪里去了?
  原来,早在今年1月份,北汽福田等20多家企业就主动找上门来,在高密中专举行校园招聘会,学生当场被订聘一空。
  “近年来,学校注重培植‘名优特’专业,增强了办学美誉度。从2011年开始,我们抓住获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的契机,通过推进教学创新,开发市场资源力量,融合高生长性企业共同发展,‘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催生了品牌优势。因此,学生供不应求。”校长李炳智分析说。
创新课堂 做强实力
  高密中专曾经有过低迷期,学校发展面临困难。
  “突破困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内生性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副校长赵希波在介绍情况时说。
  记者走进2012级财会班,看见教师刘水清正在带领学生学习“出差的业务处理”一课。全班分成6个组,学生们按照设计流程开始业务运作。
  一组的“出差人”肖梦飞填写借款单,经过“领导”签批,向“出纳”李存嵩办理借款。可是,肖梦飞被“出纳”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原因是,肖梦飞在借款单上只写了“借款叁千元”,而没写“人民币”,借款数额后也没有写“整”字。他填写得不规范,因此不能借款。
  肖梦飞只好重新报批。李存嵩核对后支付了借款,并填写传票,交“审核人”潘凤巧审核,然后分别由“出纳”、“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登记入账。
  不料,在对账时,五组又出现了账目混乱的问题。有的同学在“日期”、“凭证编号”、“经济摘要”等栏目填错了位置。这时,刘水清老师严肃地告诉大家:“记账涉及财务安全和生存发展,一点也不能马虎。”随后,他讲了世界著名企业集团因财务危机而引发败亡的案例。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和高度的职业警惕性。
  接下来,学生们演示了出差报销流程。刘水清老师又拓展内容,对出差人多次出差备用金使用、不借款出差报销办法等情况进行了条分缕析。
  “这样的课堂充满兴趣,让我轻松地学到了真本领。”学生肖梦飞兴奋地说。
  在另一节“汽车起动机的构造”课堂上,教师直接把学生领到了电汽实验台旁边。学生亲手拆卸、组装、调试,研究每一个部件的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这一节课的课堂达标率是100%。
  教导处主任陈曙补充说:“学校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整合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编写了16本校本课程,构建起了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办学水平大幅度提升。”
  2009年,高密中专被确定为全国首家舞蹈教育专业培训基地,负责起草《全国中专舞蹈课程标准》。2012年,在潍坊市职业技能大赛中,高密中专获得一等奖13项。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高密中专荣获全国一等奖5项、山东省一等奖14项;2名学生在颁奖晚会上现场创作扇形画,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称赞。
盯准市场 焕发活力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职办学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高密中专抢占先发优势,实施“换步调位”战略,变“被动地跟在市场后边走”为“主动进入市场”,努力拓展服务、产品、培训三大市场,闯出了一条办学新路子。
  去年,高密中专对计算机市场调查后发现,计算机终端服务不能满足需求。与此同时,学校缺乏计算机实训场所。
  于是,高密中专大胆出击,在电子科技市场挂牌成立“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平台。基地“借鸡下蛋”,由供应商提供计算机部件、电子软件和网络培训资源。基地以学生实训为主业,同时开展服务外包、装机营销、计算机升级、网络维护、承接工程、计算机培训等副业。在真刀实枪的市场磨炼中,他们不断拓展市场,创造了全新的生产型实训模式,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面向市场,高密中专还推出了“硬产品”。他们发明了多功能园艺管理机等10多种新农机,深受当地农民欢迎,还远销宁夏、新疆等地。其中,四轮挖坑机被全国林产品交易会评为“高效园林机械金奖产品”,葡萄肥料深施机填补国内空白。
  2012年12月,中科院在高密召开“首届全国果树农机研讨会”,推广了高密中专发明、制造的果园动力机械平台等9种新产品,高度评价了高密中专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三年间,高密中专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帮助800多位农民致富。
  不但如此,高密中专还承担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话培训、财会人员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建筑工程技术岗位培训等多种业务,成功地创造了优质社会培训品牌。
融合企业 倍增动力
  2010年,高密市开展“职业教育企业行”活动。高密中专乘势与全市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金亿机械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订单量很大,常常为缺工犯难。高密中专开设企业文化体验课,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生产,既解决了企业“用工荒”难题,又让学生练就了真功夫。有两名毕业生被企业招聘为车间主管。
  不单是学生,教师也定期到企业“充电”,参加顶岗生产锻炼。
  “我校教师与企业技师建立‘1+1’学徒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磋商、流水线操控、排故诊断等。我在职场课堂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对企业管理有了切身感受,感觉受益颇多。”参加锻炼的教师任聪感慨地说道。
  有了科技优势,才会有高端合作。高密中专成立了研发中心,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合作。研发中心拥有专利20多项,其中已有12项专利转化为产品。研发中心还受农业合作社委托,开展了“瓜菜大棚智能机器人”研究,建设智能化农业。目前,机器人已经进入实验阶段。
  创建职教集团,是高密中专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又一种机制创新。
  今年初,高密中专联合12家大型企业,组建了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行业、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建设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统筹安排企业技师进校园、师生进企业,开展双向交流,实行“招生就业一体化”管理。此举为集聚行业优势和办学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图景。
  改革在继续深入。高密中专正在筹划建立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逐步形成以两大集团为支撑,名优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升级、服务功能完善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同时,联合高职院校探索“三二连读”模式,构建高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