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穴坊中学自制水温空调送清凉

  本报讯(记者 李震 通讯员 王政)“一走进教室,便感觉凉风习习,室内外有七八度的温差,在教室里学习感觉不出一丝的暑意……”莱阳市穴坊中心中学初二(4)班学生王硕自豪地对记者说。近日,该校水温空调送凉改造喜获成功,满足了近千名师生的夏季降温需求。
  水温空调的使用得益于该市开展的农村中小学“211工程”。自2009年冬季开始,以秸秆颗粒为原料的空调取暖设备在该校投入使用,以节能环保和提温迅速而备受师生青睐,让学生们在冬天倍感温暖。如何让空调机在夏季发挥作用呢?校长刘元松带领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听取专业人士意见,制定出详细的改造预案,自己动手,经过多次调试,终获成功。
  据了解,此次改造的降温设备是通过水泵把地下水循环抽入空调散热器,通过风机把冷气吹出来。该项目参与者物理教师王泽第向记者细说了水温空调的改造过程:第一次改造,为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施工人员将学校自来水直接与空调机相连,但压力不足,不能满足二楼降温需求。第二次改造,又将水塔与空调机相连,用锅炉房中的压力泵循环,但试用后感觉降温幅度不够。经分析,水塔中的水在输送和储存过程中,温度有所提高,故效果不佳。第三次改造,将学校水井里的水通过水泵直接压入空调机。试用后温度可降至27度到29度,但效果仍然欠佳。项目组工作人员再次聚在一起,进行细致分析,考虑可能是水泵的扬程不足,导致水循环过缓所致。工作人员对水井深度、各楼层高度、空调机间距进行实地细致测量、记录后,多次进行水泵更换。经过一个周的调试,将扬程为60米的潜水泵确定为最佳动力源。
  改造后的水温空调没有压缩机,不使用氟利昂,无氟、无毒、无污染,而且设定水泵定时循环,耗电量小。水流出空调后,可进入到水塔或直接作为生活用水使用,降温、节俭,一举两得。校长刘元松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动力水泵的功率1500瓦,而每台空调机的功率为50瓦,目前两栋教学楼共有水温空调28台,每天自上午8点到晚上6点10小时供凉,耗电量不到30千瓦,电费为五毛多一度,一天下来,电费也就十几元钱,比一台普通的家庭空调机耗电量都少。”
  据悉,莱阳市教体局对穴坊中学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借鉴推广该校“一机两用”做法,对全市已经实施“211”工程进行秸秆颗粒取暖的7所学校的水温空调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