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终身学习融入居民生活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王海青
  “李复生老师,我给自己种的黄瓜施了肥,怎么越长越蔫儿了呢?”“我在市场上买的菜种子,怎么光长叶不结果呀?”在青岛市市南区天台路社区的一间教室里,许多居民围着一位老人争先恐后地提问。这就是青岛市市南区社区教育中心为居民开设的公益课堂——请青岛“种菜达人”李复生为居民讲解阳台种植蔬菜的窍门。
  课后,家住新昌路的刘大爷拿着课上发放的种子兴冲冲地说:“我也回去试试看!”这份由衷的喜悦,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市南区的社区教育活动真正让学习融入了居民的生活。
  市南区是青岛市中心区域,近年来,该区秉承“让学习融入生活”的社区教育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积极打造社区教育工作品牌。
  该区在“社区一切教育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聘请专家成立了社区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定期组织各层面社区群众召开征求意见会,集思广益,科学统筹,分层次、递进式进行课程研发。课程专家小组基于居民学习需求,研发了《衣食住行》、《休闲生活》等生活教育教材;基于社区教育工作需求,面向社区工作者研发了《应用文书写作常识》、《社区基础礼仪》等专业教育教材;基于区位特点、区域特色研发了《青岛与海洋》、《走进市南》等人文教育教材。其中,《青岛与海洋》、《走进市南》、《和孩子一起成长》等教材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教材”。
  该区注重立足居民日常生活,提出“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社区教育活动理念,积极打造市南公益课堂、社区教育节、社区教育大集等工作品牌。
  该区教育局局长赵辉介绍,全区公益课堂实施“1+X”培训模式,“1”即引导居民学习一项生活技能,“X”即居民结合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一项学习内容。每年通过开设1000节公益课堂做到“六知六进”,即把时政知识、文明知识、党史知识、区情知识、科普知识、健康知识送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楼院、家庭,市南公益课堂已经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此项工作在2009年被区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
  自2006年起,区委、区政府每年举办一届社区教育节,节庆总主题为“让学习融入生活”,每届有分主题。节庆活动由普及活动、主题活动、公益培训、惠民活动等构成,全区30个社区教育成员单位全部参与。多年来,参加社区教育节活动的居民累计超过60万。“市南区社区教育节”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借传统节假日契机,以办大集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是市南区社区教育又一重要载体。目前市南区已经形成了六大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大集,分别是迎新春社区教育大集、读书大集、美德宣教大集、新市民教育大集、婴幼儿早期教育大集和家庭教育大集,受到居民的一致欢迎。
  该区依托市南区社区教育网、社区义工网、教育政务网等网络平台,为居民数字化学习开通了“绿色通道”。居民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按需学习。市南区还积极建设社区数字化学习港,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为居民提供专业技术、生活知识、技能培训等各种优质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