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吃得更好更安全

本报记者 刘婷美 高洁 通讯员 罗丙唐
  新学期开学,对于高唐县清平中学的学生来说,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食堂了。明亮的餐厅、整洁的厨房……这一切都显示着学校食堂管理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源于该县实施的农村学校食堂改制工程。2012年秋季,高唐县农村学校食堂改制工作开始试点。2013年秋,8处农村学校食堂的管理权顺利收归集体。至此,高唐县农村学校食堂已全部姓“公”。
  为什么在后勤保障社会化实行了十几年后,高唐县学校食堂的管理权又要收归集体呢?除了政策环境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高唐县为了兑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承诺。
改,困难再多也要改
  2012年暑假改制试点时,选取的4所试点学校牵扯问题较少。2013年则不同,大部分承包者不愿放弃承包经营权,漫天要价,困难重重。该县教育局局长魏丙琰的一句“困难再多也要改”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定下了基调。经过与承包者的多次艰难“谈判”,该县最终以251万元的价格支付合同违约金。随后,县里投资近120万元为学校配齐厨具、餐具,学校也自筹资金近100万元对厨房和餐厅实行了净化工程。9月1日,各学校食堂以新的硬件条件和新的管理方式迎接走进校园的学生们。
改,为的是让学生吃得更安全
  为让学生吃得安全,高唐县采取多项措施,消除“舌尖上的安全隐患”,要求所有学校严格按照《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标准》搞好基础设施整改,设置与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存放场所;各加工场所做到合理布局,设施全部按标准配备。暑假组织食堂工勤人员参加体检,开展一周的培训,拿到健康证和培训证者方能上岗。为强化责任,该局和各校校长签订责任状,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司务长为直接责任人。
改,为的是让学生吃得有营养
  为了“把每分钱都花在提高学生饭菜质量上”,各学校食堂实行“零利润”供餐。对面、油、肉等大宗原材料实行“四统”,最大程度地减少中间环节;蛋、菜、配料货比三家,保证质优价廉。
  前不久的一天午餐凤凰彩票,我们在清平中学的餐厅看到,学生餐桌上有两荤两素四样菜。不到10分钟,八年级学生赵清坤就“光盘”了。“为了让学生吃得营养全面,我们保证每生每天早上一个鸡蛋,一周四个菜谱,每天不重样。”该校司务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