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大“卓越班”引发“蝴蝶效应”

  本报讯(通讯员 宋德昭 宋广新)国内外著名专家现场授课,小班编班,学科带头人任学术班主任,为3~5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从2012级开始,曲阜师范大学在数学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5个学院,试点组建“卓越班”,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在全校掀起了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
  这项“杏坛学堂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强、工作能力突出的拔尖人才,其中一部分在未来应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为此,学校为“卓越班”量身订制培养方案,专业课全部由“985”、“211”高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应用型专业每个班聘请1~3名一线行业专家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择优补入。学校拨出足额专项经费,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资金保障。
  经过自愿报名、成绩排序、面试答辩,张承坤幸运地成为2012级“卓越班”50名学生中的一员。在他看来,用“名师云集”来形容教师阵容并不夸张。他说:“频频到访、现场讲学的重量级学者,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麻希南教授、苏育才教授,南开大学教授、博导王兆军,令人大开眼界。”
  不仅如此,“卓越班”除配备政治辅导员以外,还由博士生导师担任该班的学术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的指导;进入专业课阶段学习后,每5名学生将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学业导师;优秀学生还将被推荐到一流学府访学交流或者免试读研深造。
    “‘数学卓越班’旨在培养数学研究专门人才,为一批对数学学科怀有浓厚兴趣和远大理想的青年人搭建追逐梦想、施展才华的平台。”这是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孟凡伟教授对“卓越班”的定位。这样宏大的培养目标并非空穴来风。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该校数学学科跻身全国28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该校学生连续4届夺取了5项全国一等奖,在数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孟凡伟说:“现在,这些优秀学生都进入了海内外一流学府深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的潜质令导师们十分欣赏。”
    从小热爱数学的李萌成为“动态管理”、“择优补入”的7名大学生之一。李萌说:“我的梦想是到复旦大学深造,进入‘卓越班’离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卓越班”的同学们既勤奋又有着很高的天赋,无论专业能力还是素质拓展都很突出。李萌还告诉记者:“班里60%以上的同学是学生会和社团的骨干。”
    担任基础课教学的王利广教授认为:“对学院甚至全校的同学们来说,‘卓越班’是一种身边的榜样和引领示范。”他的观点在试点学院中有着广泛共识。
    历史文化学院依托丰富的文化学术资源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开设了“国学卓越班”。该院院长成积春教授对记者说:“‘国学卓越班’的长远目标是培养国学研究高层次人才乃至国学大师。从目前所产生的效果来看,它确实激发了一大批学生研读经典的热情。在‘速食文化’盛行的时代,这一现象对学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是积极深远的,其长远价值更加令人期待。”
    曲阜师大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的是,让名师流动起来,把优势资源握成‘拳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不能成为高校忽视培养精英这一使命的借口。‘卓越班’正是顺应了高等教育这一使命的要求,体现了协同创新、联合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据介绍,学校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始,将“卓越班”经验推广到15个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