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破解学前教育公平三道题

本报记者 孙世杰 赵德宝
  10月29日早晨,高密市河崖社区王大爷领着孙女小雨来到新建的幼儿园门口。看着小雨蹦蹦跳跳地跟着老师走进园里,王大爷显得很高兴。
  老人掰着指头给记者讲:“这两年,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去年,我的小孙女上幼儿园,政府发给1200元助学金。今年秋天,政府又给幼儿园孩子按人均拨专款,还建了新幼儿园,真是好事连连。”王大爷说着,提高了声音:“可别小看这个新园,这是社区最漂亮的大楼,镇上投了130多万呢。上幼儿园花钱少了,幼儿园更好了,咱老百姓知足啦。”
  从王大爷的话语中,记者听出了民声,也听出了高密市发展学前教育的生动变化。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实施的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凤凰彩票,高密市集力破解三道难题,基本建立起普惠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公办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
破解投入不足难题
  高密市人大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历史欠账较大、投入不足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学前公共服务不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幼儿园发展缺少财政支持,造成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
  “要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在今年的高密市“两会”上,高密市市长杨建华郑重承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密市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对学前教育经费作出优先安排。从今年9月份起,该市建立幼儿园生均经费拨款机制,按照每名幼儿每年300元的标准,单列科目纳入财政预算,分季度拨付到公办园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并逐步提高拨款标准。
  “幼儿园生均拨款面向公办园,是市委、市政府依据现有公共财力,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作出的决策,以加快构建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后,将视财力状况,有条件地向符合规定的普惠性民办园逐步延伸政策。”副市长殷玉萍解释说。
  据悉,这次列入生均经费拨款范围的共有125所公办园、2.6万名幼儿,高密市为此每年增加财政预算教育支出近800万元。
从低保助学券到助学银行卡:
破解幼儿失助难题
  低保家庭儿童、孤残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保障这些孩子入园,直接关乎教育公平,维系社会民生。
  密水中心园园长孙萍向记者说,以前,每当看到一些困难无助的幼儿,心中就有一种难舍之痛。每年她都联合爱心人士、部门单位资助孩子,但毕竟力量有限、难以持续。2011年,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
  这年春天,高密市建立助学券制度,实施低保家庭儿童、孤残儿童免费入园,为弱势儿童带来了第一缕优惠政策的阳光。2011年秋天,高密市以更大的力度,拓宽资助面,提升资助标准,完善资助体系,建立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
  据高密市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徐连勇介绍,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主要由市财政承担,专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幼儿保教费及伙食补助。资助标准是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按幼儿情况分1000元、1200元、1400元三档,每学期向幼儿家长发放实名助学银行卡,资助面扩大到了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的10%。在全市公办园建立了动态的信息化资助档案,对脱贫家庭和新增贫困家庭幼儿即时调整,确保应助尽助。
  当年下半年,高密市一次性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183.84万元,受助幼儿3064名。迄今,共发放近900万元。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困难儿童,构筑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助学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为弱势儿童群体撑开了一片充满爱和希望的蓝天。
新建改扩建110所普惠园,
破解入园难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密城区机关事业部门、全民所有制企业等单位大都有附属幼儿园。后来,随着企业改制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原先各单位举办的幼儿园被推向了市场,大多走向关闭,公办幼儿园难以满足需求。农村的情况更不乐观,幼儿园数量一直不足。孩子入园难一时成为难题。
  于是,在市场驱动下,出现了一些民办园、个体园甚至非法办园。这些园所多未经审批,管理不规范、安全卫生不达标、办园质量没有保证,群众反映强烈。2010年春,高密市组织教育、公安等8部门联合执法,先后取缔、撤并62所非法园。
  “市委、市政府同步启动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立项、土地、审批、建设、财税、师资等方面进行倾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按照建设成本40%的比例进行奖补,调动了镇街投资办园积极性。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园,多元扩大资源供给,加快了普及学前教育的步伐。”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杨宗荣说。
  按照新的幼儿园发展布局规划,该市在城区着力建设小区配套园,组建幼教集团;在农村,实行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城乡之间,建立幼儿园联合体,辐射优质资源,整体推进普惠园建设。朝阳街道投资1000万元,建成新中心园,新园去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夏庄镇投资4000万元,提升改造1所中心园,新建2所社区配套园。密水街道王柱村、姜家屯,姜庄镇翻身庄等60多个村居,集资5000多万元建设村集体普惠园,实现了孩子入园不出村。
  三年三大步,高密市高标准建成110所普惠园,实现了城乡入园半径1.5公里全覆盖,所有村居孩子就近方便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