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教育均衡的“爱心集结号”
发布日期:2014-01-0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185次
本报记者 管恩武 苟乃轩
“孩子在高区上学,我们一百个满意。”在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采访,记者经常听到家长们这么说。
家长们的话是由衷的。有数字为证:自2011年高区教育局成立以来,在威海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听民声、体民情、促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中,高区教育满意度均超过97%,位居全区前茅。
“那么,高区教育哪些方面让你满意呢?”家长、师生们的答案各有侧重:有说局机关精细化管理的,有说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说高区学校教育质量在全市竖大拇指的……而师生和家长们尤为津津乐道的,是高区教育系统内外针对教育弱势群体浓浓的爱心帮扶氛围——教育的本质是爱,也许这种崇高无私的大爱,更能触动人们柔软的内心。
如今的高区教育,重视的不仅仅是校舍是否达标,师资队伍是否优良,而是能不能让每一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感受社会各界的爱,实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一句话,均衡教育在高区还体现在情感和心理上。高区教育工作者已经自觉地把眼睛朝下,把重心下移,以人为本,走进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灵深处。
政府重视将均衡发展推向纵深
“2013年的教师节与往年不一样。”师生们眼看着,节日大会不开了,领导讲话没有了,形式上的热闹不见了。
“今年教师节,我们要求:凡是没有外出安排的管委领导,全部走进基层学校,了解教育现状,倾听群众呼声,征求一线教师意见,每个人回来提交一份报告。”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姜玉毅一席话,揭开了2013年教师节非比寻常的谜底。管委领导全部走进校园,看学校建设,了解学校发展,和教师、家长、周边村居企业代表座谈,了解教育的困难,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而这一变化源于管委分管教育的副主任孙旭勃教师节前的一番疑问:“每年过教师节都是开表彰大会,有没有方法让教师节过得更有意义?今年的教师节,能不能换一个方式,让管委领导、各部门一把手真正走进校园、走进教育,为教育做点事情?”
下基层进学校,在高区管委并非偶尔为之。高区素有重视民生之风,每年管委都会将电话打到每一户百姓家,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走进每一户居民家中了解民生,扶危济困,征求意见,改进不足,居民的满意度连年提升。
教育,作为高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更是得到管委高度重视。他们在全省率先试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项目,投入7亿多元,新建11处校舍,配备高清录播教室等先进教学设施,所有中小学全部创建为省级标准化学校;他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层次学历教师达到98%,获得市级以上荣誉315人次,占到教师总数三分之一;他们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08项,先后创建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国家楹联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等省级以上品牌特色学校7所,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赛事屡屡取得佳绩,年均获奖人数达300余人次。全区初步实现了“六个均衡”,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张扬。
每个孩子都该得到为师者的爱
一位哲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那爱弱势群体孩子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李世勋是高区的一名普通学生,本应该和别的同学一样活泼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可是他稚嫩的肩膀上扛着本该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重担:由于家境贫困,爸爸、妈妈、奶奶、妹妹和他五个人,挤在租来的60平左右的房子里;更不幸的是,他突患突发性白血病。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已经康复,但家里已负债累累。为更好地帮助他、关怀他,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左玉健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每个月都到学校里和他谈论学习,交流思想,鼓励其克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了解李世勋的生活环境,左玉健到他家里走访,送去慰问金、生活用品等,通过积极联系企业,为他申请了2000余元的爱心款和助学金,又通过妇联为李世勋找“社会妈妈”,让更多爱心人士来帮助他,让他感受社会的关怀和爱心,助其快乐成长。
教育局长带头和贫困生结帮扶对子,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左玉健说:“我们做教育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这四方的力量,少一方都不行。教育局的定位是服务,教育局服务学校,学校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作为局长,我第一个去走访家庭、帮扶教师、联系学校,意在引领教育系统全员都到一线去服务,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
2013年,高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全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职工联系困难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师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二帮一”、“多帮一”等形式,与一户困难教师家庭或困难学生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以解决困难家庭师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重点,通过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切实帮助困难教职工、困难学生以及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实际问题。此前两年,他们还下发了《高区教育系统联系制度》、《高区教育系统帮扶工作实施意见》等。这一系列文件要求在帮扶内容上,既涉及思想上的帮扶,也有物质上的救济,还有学习上的指导,真正做到帮扶全方位;具体措施上,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基础上,要求全面走访每个学生家庭,做到“一深入二了解三明确”(了解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了解困难学生经济情况,明确帮扶任务,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摸清工作对象实际底数,建立贫困生、德困生、残疾生、学困生、留守生帮扶工作档案,确保帮扶工作全覆盖。目前,他们共帮扶困难教师家庭15户、困难学生家庭670户。
神道口小学教师杨文萍与班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牛鑫源结成帮扶对象。杨老师为其父母讲解威海市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帮助其成功申请了城市困难学生“一免一补”。在校内,杨老师对源源同学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天帮助源源及时掌握学到的新知识;每月送给源源几本新书;平时鼓励源源大胆表达、自信写作。经过几个月的辅导与帮助,源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可喜的是,源源还爱上了阅读与写作,创作出了不少同学们喜爱的小诗。
“我每年要写完两个本子,一个是联系学校的,一个是联系群众的。”教育局政工部负责人姜霞笑着说,“作为一名局干部,不仅仅要完成日常工作,还要负责联系一所学校,帮助一名老师或者学生。对座谈时老师谈到的周边商户卖三无食品、学生谈到的课外活动少等问题,我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和学校沟通。现在,学校已开放体育设施,方便学生周末假期活动。我感觉功夫没白费,挺开心的。”
全民大爱凝成最美的教育梦想
在爱心帮扶学生上,高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并不孤单,他们有来自区关工委、团委、妇联、爱心企业等的众多同行者。以前各个方面的爱心行动往往是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高区教育局自2011年成立后,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其纳入爱心帮扶行动的大体系之中。由此,高区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出了更加浓厚的爱心帮扶氛围。
当一个地区的教育不仅仅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帮助,连白发苍苍的老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奔波忙碌的白领,甚至收入不高的蓝领都积极参与其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刘爷爷,你又来了啊,今天跟我们讲点什么啊?”
“今天,我给你们讲讲一盏煤油灯的故事……”刘昌仁老人,退休30年来,发挥余热,积极穿梭在各个学校,向学生们传递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正能量。作为高区关工委组织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队伍的一分子,他先后授课130余场。像他一样发挥余热、关注爱护青少年的高区老人有700多位。他们不但以自己的政治、经历、经验、威望和亲情等优势,广泛参与校外辅导、家庭教育、科技指导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传承、引导、关爱和保护,还成立了“网吧义务监督队”,每天都去各网吧检查,见到进入网吧或沉迷于游戏的未成年人,便规劝他们离开。
每个周日下午,高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尚恩赐都会迎来自己的“家庭老师”——来自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的大学生乔丽霞和卢蓓蓓。“她们像我的姐姐一样,关心我的生活,督促我的学习,她们经常给我讲大学的事情,还带我去了一次山大。大学好美啊,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山大,成为姐姐的校友。”尚恩赐高兴地说。作为威海市“留守儿童服务站”的高区第二实验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为了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山大大学生志愿者每年都会来免费辅导学生。
今年高区团委从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志愿者中筛选出符合服务要求的364人,建立了高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他们与高区中小学生结对子,通过课业辅导、心灵关爱、亲情陪护、特长辅导等多种形式提供服务,切实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月17日,对初村小学五年2班学生李现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我有了‘社会妈妈’,她和妈妈一样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生活。”李现伟所说的“社会妈妈”,是高区妇联以“救助一名儿童、稳定一个家庭、安定一方社会”为目的成立的公益组织,目前有1300多人,包括机关干部、女企业家、企业职工等各界爱心人士。她们通过“一对一”,即“一个人对一”、“一个家庭对一”、“一个集体对一”的方式,对贫困儿童给予学习、生活方面的资助。目前累计帮助贫困儿童380余名,资助善款善物100多万元。
在关爱教育的群体中,家长队伍独树一帜。目前,高区注册的家长志愿者在全市率先建立了“3-5-3”家长志愿者工作模式。各学校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3级家长委员会,各级家委会下设由实践活动组、家校联系组、培训助教组、生活服务组、监督护导组5个职能小组组成的家长志愿者部,每个小组设1到3名常务志愿者,负责组织活动、发展成员。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家长志愿者2278名,志愿者与学生的比率达到1:7,平均每个班级7名,平均每人每周服务凤凰彩票6小时。
爱心企业更是倾心关注支持教育的“常客”。威高集团一次性捐赠200万元助学金;热电集团投资近千万无偿为全区中小学改造供暖系统;三星公司连续举办了八届“爱心马拉松”大赛,并设立了“爱心马拉松”教育救助金。大量企事业单位、村居为教育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在全区形成了尊师重教助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社会风气。
不仅仅是索取,高区教育也在力所能及中回馈着社会。在初村镇佃里院村,老人们坐在活动室里倍感愉悦:“教育局给我们捐赠了桌椅、电视、电脑,为村里建立了农村书屋、电子阅览室,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上网看书,学生放学了也有地方去。每年还有文化下乡服务,为我们演节目,真是老有所乐了。”
学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高区一万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到了社区共建活动中,每年通过举行社区文艺演出、社区清洁、探望养老院和福利院老人、关爱孤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将爱心传递,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