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有个“聊大现象”

本报通讯员 齐汝林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我读懂了属于我的青春,高原的天空因有梦想而更加湛蓝、美丽。”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聊城大学文学院2013届毕业生王冬冬近日在志愿者凤凰彩票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2013年7月,王冬冬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她的4名校友一道,奔赴西藏,开展志愿服务。2013年是“西部计划”实施11年来国家第一次启动西藏专项,山东省共有11名毕业生经过严格选拔入选,其中有聊城大学4名应届毕业生。11年来,聊城大学已有70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571名优秀大学生到新疆、青海、四川等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人数居全国首位。其中,还有182名志愿者选择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在西部。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续写了一段段激情澎湃、质朴动人的援边故事,成就了“西部计划”志愿工作的“聊大品牌”和“聊大现象”。
  2013年暑期,王冬冬来到日喀则地委宣传部报到后,立即以“西部计划”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报道了第11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和闭幕式,并担任日喀则宗山博物馆的地震解说员,向世界各地的旅客介绍西藏。
  官帅是聊城大学2010年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3年前,放弃江苏藏獒养殖基地每月底薪3000元的工作,她义无反顾地奔赴新疆建设兵团开展志愿工作。官帅不会忘记住在牛场宿舍的第一个夜晚:她独自站在牛场大门口,遥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背后是漆黑的牛棚。她打开日记本,写下一段话:“2010年8月18日,天刚蒙蒙亮。我期待着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带来光明和希望。虽然条件艰苦,但这是我的选择,我不能当逃兵。”就这样,官帅咬了咬牙,坚守着自己的选择,并逐步融入牛场的工作与生活。早上6点(北京凤凰彩票4点),她便开始一天的工作。送走了奶罐车,她又要新建、补齐牛的电子档案,同时监管牛的饲养管理。晚上下班后,她还要精心研究和调制饲料配方,“恶补”牛病知识。那时,她每天休息的凤凰彩票只有三四个小时。最终,她用半个月的凤凰彩票将所在牛场的近3000头牛的电子档案全部补齐,还考取了全国职业兽医师资格证,成为全团第一个拥有处方权的兽医。
  “我会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段思索,用踏实的脚步丈量多彩人生。我能做到。”2008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聊城大学毕业生李前前这样简单总结自己的西部志愿生活。她先后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团委、新疆自治区团委等单位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李前前刚到沙雅县团委时,由于单位人手不足,因此被委以重任,开始“挑大梁”。面对民族地区基层团的工作,她主动放下大学生的架子,甘当小学生,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演讲比赛”中,她以充满真挚感情的演讲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沙雅县团委工作一段凤凰彩票后,李前前被抽调到自治区团委工作。乌鲁木齐“7·5事件”后,自治区团委接到指示,乌鲁木齐市需要大量心理疏导医疗护理志愿者。当时,负责自治区团委志愿者工作的部门领导出差在外。在分管书记的领导下,李前前勇挑重担,负责志愿者具体招募工作。经过接连几天的加班加点,她共招募应急志愿者3700多名,迅速组建了10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
  2013年9月,“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9名志愿者代表参加座谈。该校2013届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毕玉利以《让人生从兵团起航》为题,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畅谈自己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9团政治处的奉献、收获与成长,受到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等领导人的好评。
  “如果有机会到聊城大学,我一定要向学校三鞠躬以示感谢,感谢聊城大学为新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志愿者。”这句真挚感人的话语,是校党委书记李 去新疆看望聊大志愿服务西部的学子时,时任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副书记朱刚说的肺腑之言。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探寻工作思路,建立了具有聊大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长效机制和志愿者文化,构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聊大模式”,打造出“西部计划”的“聊大品牌”,成就了志愿西部的“聊大现象”。在聊城大学,“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和标语,到西部基层建功成才,已成为青年学子的共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