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系统”播撒教育“及时雨”

本报记者 孙军
  从今年新学期开始,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的1520名学生都有了一张卡片,可以直接挂在脖子上。这可不是普通的卡片,而是在青岛市中小学中第一个试点使用的电子学生证。校长张星告诉记者,电子学生证也叫“一卡通”,主要用于校内活动和校外实践的数据采集,实际上也是学校云教育系统的建设组成部分。学生每天在校内及校外的上课或者活动,只要打卡之后,信息都会传输到学校的数据库进行保存。家长也可以利用电子学生证上的学号登录云平台,查询孩子的成长档案,还可以直接实时观看孩子的上课过程。云教育系统的建设让崂山区学校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微课改变了课堂教学形式
  崂山区中小学的云平台不仅仅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4月18日,在崂山第七中学的一堂“学看地形图”的地理课上,教师王赛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搬出课本、在黑板上写满板书,而是让学生打开电脑进入云平台,播放事先录好的微课。
 记者看到,整堂课与传统课堂大不一样,学生在上课开始后先观看3分多钟的微视频,然后利用剩余的凤凰彩票做练习、拓展训练。王赛赛则现场与学生互动,答疑解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名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崂山区教科研与培训中心教研员邢智慧介绍,从2013年10月开始,全区推广微课教学,目前辖区学校都已开展微课教学,涉及各个学科。“微课浓缩课程精华或提炼知识点,把40分钟的课堂精华凝聚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样的微课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形式。”王赛赛告诉记者。微课短、小、精、趣,形式多样,利用多媒体讲故事、播视频、进行小组交流,是一种便捷的教育形式。
 “过去,一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如果老师语速一快,自己一走神,可能知识点就跳过去了。现在有了微课,学生可以在家里听老师讲课,哪个知识点不明白,就专门看哪一段视频,对症下药,再不明白还可以拖动视频进度条,速度可快可慢。”邢智慧说,“视频推出以后,家长们反映很好。因为有的家长不会辅导孩子,我们就在视频中加入了练习题的讲解,家长也会一起看,学习讲解题目的方法,再也用不着请家教了。”采用微课教学后,教师发现学生课堂参与热情高了,课外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王赛赛坦言,从微课制作到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负担。虽然很辛苦,但教师乐在其中。她说:“为了提供更多的视频,课外休息凤凰彩票变成了教师‘加班加点’做微课的凤凰彩票。从另一个方面看,微课其实也减轻了教师负担,一段成熟的微课可以重复利用,只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即可。”
云平台让全区师生
及家长信息共享
 记者在崂山区实验小学看到,学校每处教室里都有一台高清摄像机,通过学校云平台可以实现在线课堂传输,家长在家里上网就能实时观看上课过程。云平台上有“公益学堂”栏目,内容主要是学校特级教师、市区名师和骨干教师开设的典型课程和讲座等,以实录的形式发布在网上,家长和孩子在家就可以学习。
  崂山区教体局局长李方进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致力于区域内云教育系统的构建与使用,在各中小学完成网络搭建的基础上,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和个性化发展着手,整合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提供信息共享及具有崂山特色的信息化运用模式,提高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目前,崂山区教育云平台已经启用,该平台将学生、教师的基础数据库和教育资源、学生活动等业务数据库进行梳理和统一,提供崂山教育云平台开放数据接口,方便各种业务系统接入,为全区3万多名师生及家长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务。
 记者了解到,崂山区在云教育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各学校情况进行了“统一整合”。所谓“统一”是统一基础数据和统一应用系统中间件,而各学校在统一调用数据和使用基础中间件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特色应用定制。主要目标包括:一是构建基于云系统服务的基础资源平台,对教育的各种业务进行整合,分为基础资源库和业务资源库。基础资源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等基本资源,业务资源库主要分为教学业务和教育管理业务。二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云业务平台,各种业务系统都是为工作服务,最终为人服务。以人为中心的业务集成能有效消除各种应用系统的边界,使用户真正感受到崂山教育云系统是为自己量身定做,能给用户带来愉悦的技术体验。三是结合学校特色与发展,定制内涵丰富的应用终端。在统一中间件平台的前提下,各学校结合本校的特色发展对应用终端进行定制和开发,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的终身发展。四是打造以“自主学习、愉悦课堂”为主题的高效课堂构建平台,以“学习目标”的制定为突破点,保证自主合作学习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五是构建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教育云平台,平台中聚合了各种教学、教研资源,同时提供了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服务,能够使师生在不同的区域同上一堂课,同时可以让全区的同一个教研组在各自的学校共同观摩一节公开课。
“云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崂山第七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姜震告诉记者:“微课堂趣味性极高,优点多。一是提高了自主学习积极性。我们先在家中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的成果,每名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二是利于分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没使用微课前,我们想要学习新知识必须等老师上课教授,而现在可通过这个平台根据个人需要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对于那些学习新知识速度较慢的同学,可以反复看微视频讲解,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为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实现大数据采集管理,各校为师生配备电子学生证和教师证。电子学生证主要应用于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数据的采集,结合校园“智能卡”系统的建设,实现校园安全、图书借阅、课程管理、社团参与、岗位体验、体质监测和体检等系统的有效整合,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效率。此外,学校还开展基于电子学生证的社会实践基地刷卡应用试点工作。学生只要将电子学生证轻轻一刷,校外活动的数据就上传至学校数据库。学校通过采集学生成长的数据,建立了学生“一卡五库”电子成长档案。“一卡”即电子学生证,“五库”即学生“基本信息”、“身心健康”、“学业水平”、“个性特长”、“成长体验”五大数据库,实现了学生校园内外自主成长全过程的电子记录。学校、教师和家长可通过电子学生证卡号和密码登录学校云平台,随时查看学生的成长档案。
  在教学业务方面,依托教育云平台,学校成立微课程、翻转课堂、智能课堂、慕课四个工作坊,“每周沙龙,每周两课”的研讨模式使各工作坊的教师在实践和思维碰撞中创新思路。课前,教师把各类教育资源分门别类地上传到云平台各栏目中。学生可提前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通过观看微视频自行解决。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解决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对集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同步的,学得快的可以借助“拓展资源包”拓宽视野,学得慢的有微视频的帮助,也能够保证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另外,每节课都有信息反馈,并可以及时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方便教师随时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微课、翻转课堂、专递课堂、在线课堂、语音作业等有效教学模式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通过平台,一卡通、家校互联、短信平台、在线视频交流等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崂山区教体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微课的发展,他们将教师录制的精品微课程上传至云平台,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平台上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而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在这里完成答疑解惑、拓展运用,教师的讲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学生的练习量也增加一倍。
  李方进告诉记者,全区各中小学不满足于推行微课,还把微课变成微课程,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把这些零散的微课串起来,变成一个可以分享教学资源、作业反馈、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