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13所中小学试点“3D打印”进课堂

  本报讯(记者 宋以生)“3D打印机居然能打印出立体物品,实在是太神奇了!”5月21日,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学生史学瑛看着自己刚刚打印出的带有学校标志的笔筒激动地说。
  临淄区依托区科技教育中心,在13所中小学试点推行“3D打印”进课堂。该区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机,并以此为母机打印3D打印机全部配件,自主组装3D打印机。截至目前,已组装打印机100余台。该区将这些3D打印机配发到13所试点学校,开展3D打印教学。这种3D打印机操作简便,耗材价格仅是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可打印教具、学具、工艺品、建筑模型和各种零件。同时,该区积极研发通用教材,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有效推动了3D打印教学的推广。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或者小创新时,往往创意有了,可是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时候无法制作出成品。现在把3D打印技术带入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很快设计好一个3D图形,输入到3D打印机中,并把实物打印出来,从而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太公小学教师韩荣胜说。打印机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