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生活多一点诗意色彩
本报记者 朱化文
近年来,青岛市黄岛区育才小学实施“诗慧教育”,通过引领教师发展、开发特色课程、打造理想课堂等途径,让中华传统文化气息弥漫校园。
发展教育,教师为本。育才小学坚持“涵养诗慧、德艺双馨”的理念,努力培植境界高远、底蕴丰厚、技艺高超、个性平和、心态乐观的教师团队,打造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学习与培训,丰富“诗慧教师”发展内涵。学校每学期都配发教师读本,广泛开展“与书香为伴,与经典同行”读书学习系列活动,设立“诗慧教师”大讲堂。学校邀请诗教专家和儿童诗作家开展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寻找涵养智慧的方式。同时,创新教师研究方式,以名师工作坊为研究基地,建立了“问题研究切入,叙事研究呈现,专题研讨升华”的校本研究模式。研究成为学校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常态化行为。以教育叙事呈现教师问题研究成果,采用例会交流、《育才》报刊载、推荐发表、结集出版等多种途径搭建交流平台。
育才小学“诗化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激发兴趣,放飞心灵。各学科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充满兴趣、生发智慧的空间。语文探索“诗意语文、智慧相伴”的课堂教学,数学探索“数有思想、学得能力”的课堂教学,科学尝试“实验探究、丰富智慧”的课堂教学。另外,学校还积极研究和探索“激情体育”以及“诗意在心、声情并茂”、“诗情画意、心有风景”的音体美课堂。走进诗意语文课堂,你会发现教师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诗歌资源,大胆进行二次创作,让原本常规化的语文课堂有了一种诗意的情调,变得唯美、动情、丰富。如二年级学习了《大大的荷叶》一文后,教师让学生搜集王宜振的其他诗歌进行吟诵。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教师以诗歌“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该校立足“校本研发”,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原则,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建立起包含多种类和科目的育才小学校本“诗慧”课程体系。一是学科拓展类课程,如趣味识字、趣味数学、传统文化(国学)、诗词佳话、诗歌与艺术等。学校打造出了特色课程品牌,其中《胶南茂腔》、《胶南手绘年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项目。二是学校特色类课程。如《诗情年画》,将年画艺术与儿童画结合,通过艺术活动强化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学校还成立“丁瑞伟年画工作室”和“年画展室”,建立“黄岛年画文化”校本课程学生研究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年画知识竞赛、绘画作品展示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艺术知识有了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该校将主题活动类课程与校园活动整合,设立了校园文化“四月四节”,如诗歌与艺术展示月、读书节、诗歌节等,每一主题的活动放在一个月里实施,便于指导学生系统深入地开展,为学生丰富素养、提升能力搭建了平台。学校成立校级“育才诗社”,每两周出版一期《育才诗报》,各班级也分别成立了各具特色的班级诗社。为了提升学生的诗歌素养,学校建立了课前诗歌诵读机制,并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该校确立了“求真向善、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引领学生追求“尚雅养慧”的德性成长目标。学校结合每个年级段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组织编写了《不朽的诗篇——爱国诗歌》系列读本,开展了家国情怀系列教育,将家国情怀教育融会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中去。齐长城、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等都是当地的名胜,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发动家长带孩子到这些名胜区参观,体验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探究地方历史文化,感受家乡的巨变。
该校建设“诗意文化”,力求让师生感受到诗的气息,心中多一份诗意的情怀。走进育才小学,你会听到以古典诗词为主旋律的校园歌曲,看到以“四季诗语”和“山海情韵”为主题布置的校园小径,还有富有诗情画意的教室布置和文化墙……师生每天走进校园,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文化气息的浸染。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